81中文网

81中文网>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哪个版本好 > 第20章(第5页)

第20章(第5页)

【注释】薄族:刻薄对待族人。薄师:不尊重师长。恃力:仗力欺人。恃势:倚势压人。

【译义】苛待族人的人,必定没有好的后代;不尊重师长的人,也不会有优秀的子弟,这种情形我见过许多了。以为自己力气大,而以力欺人的,必会遇上比他力气更大的人;而凭仗权势压榨他人的,也会遇到足以压过他的人,这都是人想不到的事。

【评析】如果连自己的亲戚族人都要苛薄对待的人,可见此人心胸狭窄,毫无爱心,这种人要说他会对社会有所贡献,是不可能的事,他所教育出来的儿孙,也难会有善心。师是启蒙的人,如果连师长都不知尊敬,分明是鄙视知识与学问,这种人的子弟还会好好求学,成为有用的人吗?多半是不学无术之徒。俗语说:“恶人还有恶来磨。”又云:“一山还比一山高。”倚仗力气和权势的,难道没有比他更有力气和权势的吗?树太高了还要遭到雷击呢!挡在路上的树还怕没人去砍它吗?事实上,狗不挡路人还不去踢它,老虎吃人还有人要杀它,恃力仗势忽逢真敌手或是大对头,哪里又是偶然的呢?

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原文】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注释】粗粝:粗服劣食。纷华:声色荣华。

【译义】能够粗服劣食而欢喜受之不弃,必然是有作为的人;能够对声色荣华不放在心上的人,才能称为优秀特殊的人。

【评析】不厌粗服,可见这个人不好虚名;不弃劣食,可见这个人不贪口欲,这样的人对于名利是不会动心的,在实践圣贤之道上阻碍自然就少。宋儒汪民曾说:“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能嚼得菜根,便是能吃得苦,在自己的理想上,必能脚踏

实地去完成,而成为一位有为之士。所谓“无欲则刚”,能刚则能直道而行。

怎样才算是一个杰出而优秀的人呢?首先他必须能控制自己。一个人如果不能完全掌握自己,那么便很容易被环境带动,这就成了境带人,而非人带境。一个人会被环境所带动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己没有完全自觉,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另一种便是执着于环境的某一点而不能放下,因此只能随着该点而运转。大部分人都执着在嗜欲、爱好,甚至于声色、名利之上。真正能如《华严经》上所说:“犹如蓬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那般,对自己生命所遇的一切不执着,而能完成自己理想与抱负的毕竟不多,这样的人才是杰出的人。

生时有济于乡里,死后有可传之事

【原文】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便为于世有济;必使身后有可传之事,方为此生不虚。

【注释】里:乡里。

【译义】成为乡里中不可缺少的人,就是对社会有所贡献了。在死后有足以为人称道的事,这一生才算没有虚度。

【评析】所谓济世,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的事,有的人以为一定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才算有为,倒也不尽然。社会中需要大的齿轮,也需要小的螺丝,二者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一个人只要尽一己所能,即使在乡里中也能做济世助人的事。服千百人之务虽好,服百十人之务亦佳。就算能力再小,服一己之务也是行的。如果连一己之务也服不了,大概就是那种需要被服务的人吧!能帮助一人,便是替社会解决问题,亦是在替社会减轻负担,济世并不一定要在大处上着眼。

“可传”是值得传颂的意思。如果一个人一生一无所成,或是恶名昭彰,那有什么值得传颂的呢?“可传之事”首先必然不是恶事,其次是对众人有益的事,至于身后还让人传颂,可见这个益事还泽及后人,否则后人怎会称颂?一个人能在生前受人称颂已算是不虚此生了,何况泽及于后世呢?

人生无愧怼,霞光满桑榆

【原文】夙夜所为,得毋抱惭于衾影;光阴已逝,尚期收效于桑榆。

【注释】夙夜:早晚。衾影:《宋史·蔡元定传》:“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无惭于衾影”是指独处时没有愧对于心的行为。桑榆:指晚年。

【译义】每天早晚的所作所为,没有一件是暗中想来有愧于心的。人生的光阴虽然已经逝去,但是总希望在晚年能看到自己一生的成就。

【评析】“无愧”可从多方面来说,有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妻子儿女,无愧于国家社会,这是就外在而言;就内在而言,就是无愧于心。内外两者,原是一体的两面。由此看来,无愧似乎是很难的一件事。其实,说起来并不难,只要能做到不取非分,其次对人对事尽一己之心,自然也就无愧于心了。

能对父母尽孝,对妻子尽情,对朋友尽诚,对社会尽力,对国家尽忠,对自己尽生命之长,对任何人或任何事都已尽了心,这样的人即使随时死去,都是清清白白的,是最轻松、最快乐的人了。人最怕对人对事有所亏欠,弄得睡不安寝,食不安稳,即使外在生活再舒适,也是无法快乐的。

“桑榆暮景”是形容人的老年,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桑榆所以晚照,无非早种桑榆,否则阳光照了一天,又何得而美好。因此,要老来无所悲哀,毫无人生徒然之感,必须及早努力。莫要在一日的阴雨之后,连个夕阳也见不着,更别说满天的繁星了。

知己乃知音,读书为有用

【原文】人得一知己,须对知己而无惭;士既多读书,必求读书而有用。

【注释】无惭:没有愧对之处。

【译义】人难得有一个知己,在面对知己时应该毫无可惭愧之处;读书人既然读了很多书,总要将学问用之于世,才不枉然。

【评析】人生难得一个知己,伯牙碎琴,岂是偶然?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是一张琴,虽然粗糙精致各不相同,然而无论是下里巴人或是阳春白雪,总会有人听它。

能得知已是幸运的,许多事不必说他就知道,他娴熟你的心灵的每一根弦和音性,在你弹出第一个音符时,他已能知道全部。然而,他的心灵曲调你是否也能完全契合呢?你是否会突然弹出俚曲巷词,使一直以为你是阳春白雪的他感到难堪呢?知己的目的是使彼此的心灵相互提升,使彼此的生命互相成长,要像花树的攀条对望,而不要像荆棘的利刺相插,这样才是无愧于心。

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固然是一种快乐,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利用它来服务社会,造福人群。而用则要用得其所,若是用之不当,反倒不如毫无学问干净。若是已读书,而又有一份耿直的心,则应力谋贡献社会,否则弃置不用实在可惜!社会能够进步,最重要的就在“人尽其才”。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