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喝酒,也不是吃肉,而是看到请他打锅的人,拿到锅的时候,脸上掩盖不住的喜悦!
看到李文波脸上的表情,杨老七顿时心里面一阵熨帖,手艺人图的不就是这个吗?
李文波倒是有几分意外,没想到杨老七这么大方,随后拎着锅喜滋滋的往住处走了回去。
……
现在锅拿到了,剩下的无非就是材料了。
首先就是豆面,煎饼果子起源于津卫一带,有很多的传说,其中有一个版本就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辅佐刘备的时候,因为实力还非常弱小,所以被曹操追杀到了沂河周边一带,军队之中做饭的炊具基本丢光了,只剩下锅,于是诸葛亮就让士兵们在锅上面,做出了煎饼果子。
当然了,这些都只是传说而已,而且就从现在的情况来说,能不能将煎饼果子研究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豆粉倒是好说,豆子在他们这儿也算是好买,基本上屯子里都有碾子,不过怎么用碾子搞出来合适的豆粉,这也是一门技术活儿。
其次就是面酱了,这种酱的口感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年代的酱基本还是面子酱多一些,做法就是面粉,干红辣椒,再加上盐和一些食用油,家家户户基本都会做。
如果将这个配方改良一些的话,没准还能有更大的收获。
面子酱之后,就是一些简单的配料了,其中就包括了油条,将近五十年后的煎饼果子,其实都不是最经典的,最早在津卫那边的煎饼果子,就只是加油条而已。
剩下的什么烤肠之类的,那都是另外研究出来的,不算是经典。
虽然口味是不错,但终究和传统不同了。
李文波打算先从研究这个豆粉开始,所以直接去了碾子旁边,这个年代的豆子价格大致是在一毛多一斤,最多不过一毛五。
李文波从屋子里拖出来一大袋豆子,这些豆子基本都是分下来的,老村长放在地窖里面,一般都是用来做一些小菜的,仔细看看里面也就是七八斤的样子。
一斤豆粉配上玉米面的话,大致能做出来十多张,到十五张左右的煎饼,但是考虑到实际因素,这个数量可能会有一些波动,毕竟李文波目前还停留在一个积累经验的阶段,或多或少肯定会浪费一些。
成本算下来的话,一张煎饼的价格定在什么程度,这都需要好好算算,肯定是不能亏本的,但是面对的消费群体是工人阶层,太贵了指定也不行。
薄利多销,这是李文波当下的主要思路!
只要是把名声作响了,那就没问题了。
……
不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李文波用尽了浑身解数,总算是将需要的东西差不多凑齐了。
油条倒是有,五分钱,这算是便宜原料之一了。
这年代,很多农民家庭一年到头的收入不过一百块钱,有些甚至还不到这个数字,月入十几块钱,二十多块钱,是常事,工人可能好一些,但是一个月最多也不过是三四十块钱出头的样子。
他们这些知青靠着工分,其实还算是条件好的了,有些去了更偏远地方的知青们,想吃上一口肉不知道有多难。
李文波对现状倒是没有什么挑剔,只管将注意力放在面前的煎饼果子上就好了,日子嘛,总归是要充实起来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