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在宣德年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远未有后世那么举足轻重。
别说宣德年了,就是历史上的正德年代,文臣势力也没达到后世东林党那么一手遮天的程度,皇帝强行要通过的决议,他们也就是提提反对意见而已。
是以,朝廷上提反对意见归提意见,私下里,却也没人抽巡边队伍的后腿。不是不想,是实在做不到,圣旨已下,抗旨的胆子文臣们是没有的。
主要是他们也插不上手,正德在京城,统共只动用了三千御林军,这点人的补给他甚至都不用调集民夫,从军户中找点人就行了。
由于新政的关系,军户的反应也很踊跃,尽管朝会上的风声已经传出去了,他们知道了皇帝那个有点不大靠谱的计划,跟着出塞是有风险的,但依然是群情踊跃。
朱珏觉得,朝臣们把风声放出去,是想通知蒙古人知道的。毕竟这班朝臣是土木堡前的一班朝臣,弄不好也会通敌卖皇帝,堡宗被俘终究不是那么简单的,朝臣里有多少私通外邦的背叛者,连后世都弄不明白。
但他也没啥办法,找不到证据啊。
宣德时代的锦衣卫,远没有洪武年间那么无孔不入。大概是因为朝廷的主基调是休养生息的缘故,锦衣卫甚至都缩编了。
朱珏虽能动用锦衣卫,但抓不到这些文臣的马脚,也无可奈何。
总之,天子北巡是定下来的大事,文臣们无法阻挡,目前看来,他们能做的挣扎,也只有对外放放消息,期盼蒙古人那边能给出足够激烈的反应,吓住皇帝。
当然,正德可不是能被吓住的,虽然他只能从经常带出三千御林,但边镇中有的是兵,而且都望眼欲穿的等着能跟皇帝出塞,然后碰到蒙古人,获得个立功的机会呢。
这次,正德一口气走到了肃州卫,就是之前派去倭国挖矿的那位肃王的地头,才带着御林军和沿途招收的兵马,出了长城,开始了那场让后人不知如何称呼的北伐行动。
名义上还是巡边,但正德皇帝带着的最重要的补给品就是盐。出了长城,就直奔亦集乃而去。
亦集乃这个地方,又称亦即纳,是西夏时代的黑水城,是西夏政权的西北重镇,十二监军司之一,也是草原著名的一块绿洲。这里当然没有城池遗迹,以当年西夏的国力,根本不可能在草原上建起一座城来。
倒是明朝开国后,洪武帝的十三次北伐中,颇有几次是奔着这里来的,在这里跟北元军队拉扯过几次。
朱珏还有点担心,会不会在此遇敌,瓦剌人的牧场就在西边的阴山山脉一带,又有那些文臣们放出的风声,搞不好就会遇上。
正德皇帝没他这些担忧,还是很没心没肺的样子,队伍在绿洲修整了几天,然后就是撒盐,接着继续向下一个绿洲进发。
全程都没受到瓦剌人的打扰,离开这片绿洲时,朱珏多少有些负罪感,这里可不是一块绿洲那么简单,也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就这么给毁了,颇有些破坏古迹的嫌疑。
但也就是一开始,随着队伍的行进,找到的绿洲越来越多,一路破坏过去,他也就习惯了。
开国至今的蒙奸实在太多,知道的绿洲也实在太多,巡边队伍一路横扫过去,将大片的绿洲都变成了盐碱地。
直到队伍行进到了后来的归化城附近,草原部族这边才终于有了反应。
其实,京城传出来的风声,脱欢,也就是瓦剌部的大汗早就收到消息了。但他没信,不觉得撒盐的事有多了不起,直到他收到消息,然后去亦集乃看了看情况,发现绿洲真的被毁了,这才勃然大怒的领兵追杀过来。
这种往敌方土地撒盐的招数,他压根就不知道,这边的信息只能通过故老相传,瓦剌部族没经历过成吉思汗的攻伐时代,当然没有相关的内容传下来,何况,他也没想到,浓眉大眼的明军能干出这种缺德事啊!
要知道,洪武时代和永乐时代,明军就差住在草原上了,也没见他们使出这种恶心招数啊?
谁知道,就是几年功夫,明朝那边倒是消停了,从草原上退走,怎么想也是轮到自已的瓦剌大展身手了,可谁想得到,竟又闹出了这么一出?
往土地上撒盐,就能将绿洲变成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脱欢不解之余,也真的怒了。
绿洲,对哪怕是习惯了草原生活的蒙古人,也是相当重要的。绿洲的水草相对茂盛,又有淡水资源,是浩瀚草原中相当舒适的落脚点,脱欢不知道明军的撒盐行动,造成的土地盐碱化是永久的,还是有时限的,但没了这一块块绿洲,他的牧民们就无法利用绿洲放牧和行军了。
游牧民的行军相对容易,人只要揣上几块肉干,就有吃的,马吃草就行,比中原的军队简单很多,但绿洲是他们歇脚的重要据点。每次破入边墙,其实他们都在附近的绿洲留有部分人手,以免发生意外,至少能看着长城的缺口,不会被明军迅速占领,来个关门打狗什么的。
这也是长城的主要作用,小一点的游牧部落,连破开边墙的能力都没有。毕竟游牧民擅长的是纵马奔驰,挥舞弯刀,而不是土木作业。
没了绿洲,那以后要靠近边墙,就必须得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行军时得带着干草了。
人是揣块肉干就能吃,马不行啊,要都是从游牧地走过来,没有绿洲,马就会没精打采了。
总之,明军这招釜底抽薪,是逼得草原人无路可走了。要么就是带着大量的干草行军,从游牧地走过来,要么就只能将游牧地放在长城旁边,可这样一来,明军就能随时观察到牧民们的动向,随时对牧民发起攻击了么?
草原和中原的差距,本来就是草原人打劫的成本更低,所以可以随时进行,而中原人想攻打草原,就得付出难以想象的高昂代价。
经过了蒙古人入主中原的元朝,草原人已经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并通过古老相传的方式,一代代的传了下来。至少脱欢是明白的,一旦明军这招成功实施,那草原人入侵中原,和中原人反击草原的成本就一样恐怖了。
这特么是绝户之计啊!
因此,脱欢怒不可遏,忘记了暂时韬光养晦,待一统草原,再对明军动手的策略,带着部众就杀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