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了信不回,李大人不会多想吗?”
昭昭委婉地提醒了一句。
沈清云随意地一摆手:“不会,这位李大人不是那种心胸狭窄的人。再说了县衙每天那么多事要忙呢!”
昭昭看着自家姑娘这神情,就知道她没往那方面想,不由暗自叹了口气。
算了,反正姑娘还在孝期,就算真有情意,也没办法。倒不如不知道的好。
昭昭很清楚自家姑娘的性子,这事儿,还是顺其自然吧!
想到这,昭昭什么都没说,拿着信进屋收了起来,还给上了锁,把钥匙装进了沈清云随身携带的小荷包里。
之后的两日,沈清云都没去吴县,而是在忙着粮食的事。
赵银苓和几家粮商都签好了协议,但送粮需要时间,沈清云不是很放心,就让窦叔找人去那几家催一催,顺便盯着点,以免他们以次充好,塞进去一些发霉的。
这种事可不少见。
至于自家的生意,沈清云也打算重整。
粮铺她不打算再开了。
本来家里这么多生意,粮铺是最不赚钱的,但因为是起始资金的来源,所以一直没关。
沈陶还是个念旧的。
但沈清云却没有这样的顾虑。
她关了粮铺,把外人知道的家里的铺子或卖或转,营造出一副凑银子的假象。
关注她家的人很多,他们都以为是长房逼迫,七房才不得不卖铺子凑银子。
这种事只是猜测,他们又不会当面去长房询问,所以,长房也不知道。倒成了一桩美妙的误会。
等时间一到,沈兴带着妻儿启程前往苏州,沈隆在族中又恢复了从前不可一世的态度。
沈清云忙着筹粮,忙着整顿家业,时间过得飞快她也未曾注意。
直到月底的某一日,一个意外的客人突然到访。
“你说谁?”
沈清云放下了账本,揉了揉发酸的眼睛,下意识问了句。
昭昭又说了一遍。
“是楚秀才。”
沈清云诧异:“他来做什么?”
出了沈琇的事后,楚伯齐就辞掉了族里的教书工作,回家去了。
这不奇怪,长房也不可能容他继续在这儿待着。
为了防止类似的事再次发生,接替他的人,是一位胡子花白、老眼昏花的老先生。
老先生是老秀才了,满口之乎者也,迂腐得很,也不太擅长教小孩子,只会让他们背书,背不出来就打手心。
闹得族里的小孩子苦不堪言,都生出了厌学情绪。
这是白玉打听来的。
“姑娘是见还是不见?”
沈清云略一思索,还是点了点头。
“请他到正堂吧!让窦叔陪着。”
说完,沈清云放下了账本,揉了揉手腕,就朝外走去。
“哎!姑娘,别忘了外裳!”
昭昭抓起架子上挂着的银竹纹玉白色褙子,急急追了上去。
沈清云来到正堂,脚刚踏进屋内,楚伯齐就站了起来,朝她郑重其事地一揖到底。
“小生见过十七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