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灵公,郑国第十二任国君,郑穆公之子,名夷,在位不足一年。
弑君对于春秋时期,可以说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诸侯中除了姬姓,要么是上古圣贤之后,要不然就是开国功勋之后,而诸侯国内的臣子也多是诸侯们的子嗣后代。
三代以来,官员的选择从来都是贵族为主,纣王曾经抗争过,但是失败了。
春秋虽说是乱世,但是把持一国一朝权力的多是上代国君子嗣或是历代先君后裔。
所以无论是之前的卫国还是郑国,动乱大多都是自家人的矛盾冲突。
而在诸侯国林立的春秋时代,外部的压力很容易就引起一国的大变。
当然郑灵公的情况很特殊,他的死完全可以算作是君臣之间的意气之争。
郑灵公元年,即公元前六零五年,楚国送给了郑灵公一只鼋(yuán)(淡水鳖中体形最大的一种),郑灵公特命宰夫宰杀鼋。
恰逢公子宋(字子公)和子家进宫,路上公子宋的食指抖动了起来,他便让子家看着自己的食指,对他说,我的食指一旦动起来,肯定能吃到美食。
等到他们到了郑灵公那里一看,果然郑灵公正命人制作鼋羹,两人便相视一笑。
郑灵公询问之后,也没有说什么,等到鼋羹熬好之后,就召集公卿大夫,将鼋羹分给了他们品尝。
但唯独公子宋没有得到赏赐的鼋羹,其实郑灵公也是有心想要戏弄一下公子宋,让他不要在人前卖弄
公子宋见众人都享用鼋羹,只有自己没有,一时窘迫不已,怒从心生,走到熬制鼋羹的鼎前,用手指蘸取鼋羹食用,随后便拂袖而去。
郑灵公见公子宋如此无礼,心里决定不能留他,准备找时机杀掉他。
可是公子宋心里也是如此想的,并且第一时间就找到了子家,想跟他密谋杀死郑灵公。
子家原本是不愿意的,毕竟弑君本就是有违于礼法,属于犯上之举,会被万夫所指。
但是公子宋心思狠辣,他威胁子家要是不同意的话,就诬陷是他要弑君。
子家自知不是公子宋的对手,便只能答应他,为了不背上弑君的污名而去弑君。
同年夏天,郑灵公就被杀害了。
这里面的事情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春秋本身就是乱糟糟的。
郑灵公以及公子宋、子家也没有留下影响深远的东西,只能算是历史长河中不平凡但平常的浪花。
但却是留下了‘染指于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四年》,并衍生出了‘食指大动’这个成语。
喜欢王朝的腐朽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王朝的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