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风流大宋 > 第280章 复国(第1页)

第280章 复国(第1页)

卷七制海

江面水军飞海鹘,帐前羽箭射天狼。

——宋·陆游《将至金陵先寄献刘留守》

============

第280章复国

渤海国是自唐朝开始在东北地区所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如今整个辽国的女真部落、东京道区域、甚至中京道的部分区域,还有今天高丽王国的北部地区,都曾是其疆域。

渤海国国民的成份非常复杂,以靺鞨人为主,高句丽人【注:非高丽人】次之,并夹杂有少量的汉人、契丹人等。

辽国兴起后,耶律阿保机亲自东征并灭了渤海国。

渤海国灭亡后,其遗民不愿接受契丹统治,不断地进行了多次的起义抗争,并先后建立过定安国、兴辽国等政权。不过,大多数都是因为临时起意、准备不足,同时也缺乏盟友支援等战略手段,最终都被辽国镇压下去了。

渤海遗民的起义,直接对于高丽与大宋的外交策略与具体应对手段都提出了明确的考验。

首先是高丽国,此时高丽国又称王氏高丽,是在后唐时期,后高句丽的大将王建被拥立为王,很快合并了新罗、百济,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古代朝鲜曾经叫过很多的名字,而王建最终用了高丽为国名,其实就是想把自己与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政权建立联系。所以,在高丽成宗时期的大臣徐熙就曾表示:“我国即高勾丽之旧也,故号高丽”。其实它们之间没有一丝一毫的承续关系,这些只不过是王氏高丽想借此图谋目前尚在大辽手中的那些土地。

当然,王氏高丽的实力实在有限,在被辽国入侵之后,只得从大宋的藩属国改成辽国的藩属,进而获得了辽国赏赐予他们的鸭绿江以东南的地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高丽就放弃了对于辽国土地的野心。这从王建还曾接纳过被辽国灭亡的渤海国世子大光显一事中就可体会得出。

之后高丽与大辽因事交恶,爆发过两次大战,辽军先胜后败,大军在打下了高丽首府开京之后,依然只能选择撤军基本退回了鸭绿江北岸,但是却保持据守了南岸的保州一个地方以作威慑。

所以,眼下的这支渤海遗民义军虽然是在靠近渤海内海的复州起义,但是却选择了向东一直打到穆州和在鸭绿江东岸的保州后,才正式建立根据点,也是深有考虑的。

一方面,保州曾经算是高丽国的旧地,实在不行时,还可以考虑将保州献出而获得来自于高丽国的庇护。另一方面,保州可以依据鸭绿江为屏障,而加强防御来自辽国军队的攻击。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高丽国愿不愿接这个烫手鸡蛋了。

而高丽也是因为之前对辽战争的胜利后,选择了既保留对辽的藩属关系以外,又恢复了对宋的称臣邦交。所以,目前正在执政的王熙,是舍不得渤海遗民送过来的这块肥肉,当然他也担心单独对付不了辽人极有可能的报复,从而决定以大宋藩属的名义,把皮球踢了过来。

所以,大宋将如何对待渤海国的重新复国举动呢?

应该说,“恐辽”是大宋君臣的集体下意识,但是“仇辽”及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的执念,更是大宋历代君臣所始终不愿丢弃的想法。

如今大辽的后院起火,这样一个既可直接削弱辽国的实力、又可为自己图谋收复幽云等地创造条件的机会,怎么能够白白放弃呢?

又何况是今天正是踌躇满志、雄心万丈的一代新兴雄主赵煦呢?

“诸卿说说呢?”

“渤海国乃唐之藩国,同属我华夏之邦。只是惜被灭于辽人之手,实则等同于我幽云之地!”章惇向来是对外邦交的强硬派代表,此时西夏已伏、青唐又在手,而他关注于北方的凶恶对手已久,对于渤海国这张有可能用得着的牌也是非常熟悉,立刻出言对其下了定义,“其遗民复国,于情于理,我大宋都须施以援手。”

眼看着章惇率先出言占据了道德与大义的高地,曾布却也毫不示弱,出言相讥:“幽云十六州可是更在眼前的地方,这么些年了,也没听到章相有过收复的出兵规划。”

“出兵伐辽,那是明启兵端;援助渤海,此乃暗度陈仓,这两者能够混为一谈吗?”章惇挥袖斥之。

“陛下。”曾布却是转身对着赵煦说道,“辽人蛮横,难以寻常道理相言。昔日有澶渊之盟制约,两朝尚可相安无事,但若今日为了一个不知道明天还是否会存在下去的渤海藩国,就兵行险招,卷入其中,将得不偿失!老臣并不反对邦交支援,只是疑心这个‘渤海国’之真伪强弱,莫不要到时候,这些人转瞬之间灰飞烟灭,而我朝却是引火烧身,引来辽人南下的理由。老臣属意须谨慎以对,先坐观其变,再作决策。”

“曾枢密看似老成之辞,实则谬之大矣!”最近经常与曾布相和应的蔡卞在此事之上,却是站到了章惇的一边,“辽人觑我中国之心始未亡也。渤海人复国何须知其真假,但有内乱便是机会。此事只须小心应对,巧作安排,只要辽人寻不得我的确切证据,又能奈我几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那边的许将、黄履等人,也皆是认为,渤海复国之声,必须要给予回应,否则大宋在外的地位与名声必将不保,只是回应之后,是直接出兵相援、还是经济援助?是直接自己上场、还是另托他人假手?这些问题倒是可以再议的。

见众人都是如此之说,这曾布倒也不以为然:“臣只是提请陛下谨慎对待,并非执意反对!”

“对了,渤海国的使者,怎么不是从登州【注:今山东省蓬莱县】上岸?反倒是从沧州过来的?”赵煦此时才关注到了送使者与信件来的地方。

因为,登州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之前一直就是高丽、倭国派遣使者朝贡大宋时的主要登岸口。

同知枢密院事的林希倒是知道些内情,解释说:“这渤海遗民,无大船可越海,乃是从辽东至西岸,乘小舟经内海尝试,被沧州水军巡视时发现带回。”

“哦,这沧州的秦卿如今已经建得水军了?”赵煦对此思考了一番后开口道,“诸卿的意见都说了,朕亦认可:对于渤海国之求援,不可不应,但也不宜全应。既然这次使者瞎打误撞,先行联系的正是沧州,那么,索性就将此事交给沧州一地出面处理如何?”

众人先是被赵煦的这一个提议给愣住了。

不过,对于外交之事,交由边境之州官先行应对,也不是没有先例的,这在西北与西夏的多年斗争中就会经常使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