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又添了两句话,是说正月初三,城东北角的东岳庙庙会甚是热闹,尤其西侧偏门外的柳树下,似有芳草。
秦刚一下子就明白了:那词是苏轼写的《蝶恋花·春日》【注:此词的创作年代有争议,有说作于贬谪黄州时期,也有认为熙宁年间在密州所作。更有怀疑是“谪岭南时期的作品”。本书更认同前两种说法。】,眷顾的行人、淡漠的佳人,相思既深,却总不可得的烦忧,最终化为“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怨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郭小娘特意抄录了苏轼的作品,似有为上次信中言语道歉的意思。
后面的两句虽然没有明讲,但意思却是再明确不过了,就是约他在初三这天,去东岳庙,在西侧偏门外的柳树下见面,只是不知郭小娘到时候会怎么过去。
这让秦刚在这个新年的前两天过得很心不在焉。
郭小娘只说了年初三,但没有说具体的时间,秦刚只能尽量早一点过去,而且他还找了个借口,这天先打发了胡衍与黄小个一起出去,好让自己自由。
东岳庙,也就相当于老家的泰山庙、东岳行宫,就是供奉东岳大帝的庙宇。
北宋皇帝十分尊崇泰山以及泰山上的东岳大帝,不仅先后有几个皇帝去泰山封禅,而且还在全国各地为其大兴庙宇。由于选的都是极好的位置,往往也会成为当地的集市庙会的所在地。
京城的东岳庙便是如此,新年庙会是从年初二就开始,一直会持续到十五。
除了在指定的地方空出来以便表演之外,东岳庙外面的地方基本上都被各种各样的摊贩占满了,而且一直向南延伸出好远好远的距离,甚至与城隍庙那里的庙会几乎快连成一片了。
秦刚倒是无心来逛庙会,虽然眼中看到的都是各种奇趣喧闹,但他还是一路前行,直奔东岳庙的正门方向而去。
只是越接近东岳庙时,人流就越密集,秦刚往前走得就越吃力。
“徐之!”忽听有人叫他,抬眼一看,叫他的居然是李格非,而跟在他身后的,不正是李清照那个机灵鬼么!
“文叔师叔好!清娘好!”秦刚赶紧上前见礼。
“嗨!十八叔,你哪天在家啊?我想去看你说的另外一本王右军拓本。”李清照一见秦刚,便非常开心地蹦到了他身边问道。
“好啊!看你和文叔的时间,随时都可以。”
“清娘,”李格非特别无奈于对女儿的管教,本想说她些什么,但是转念一想,自己的女儿一向如此,再看秦刚似乎也不以为意,便摇摇头放弃了,只得转问:“那徐之也是来逛庙会的么?”
“是啊,学生是第一次来京城,就想过来随便看看。”
李清照借了那本《孝女曹娥碑》在家里看得十分喜爱,小孩子心性,上回听得秦刚脱口而出是可以送她的,只是当场被父亲喝住了。此时看到有机会,便趁势与秦刚套近乎:“十八叔,我这里来过好几次,我告诉你哪里有好玩的。”
三人结伴而行没走出没长距离,就听着前面的人群一阵骚动,然后便是有人开始兴奋地叫起来:“舞龙队来了!京城十二支最有名的舞龙队都来了,今天比拼彩头呢!”
原来,东岳庙每年的春节庙会都会有很多大的活动,这舞龙队一开始都是民间自己组织的,后来由于老百姓喜欢、又受人关注,京城里的许多大商社、大酒楼便索性包养下来,平时逢上节庆就拉出来热闹热闹,到了正月初三,便会固定来到东岳庙进行舞技比拼,最终会由几大商社的老板一起评出当年的舞龙队彩头。
李清照正给秦刚讲着这里面的事,不料人群开始慢慢地从中间一分为二,一些身着舞龙彩衣的汉子就从中间走过,为即将过来的舞龙队让出足够的通道。
三人刚开始稍没注意,竟一下子被分到了两边,李格非在对面,秦刚带着李清照在这边。
眼看着中间分隔的地方越来越大,不远处,敲锣打鼓的仪仗队已经过来。李格非只能远远地大声喊着:“徐之,清娘就拜托你照顾了,结束后麻烦送到东城外,地方她自己认得……”
人群开始有点混乱了,秦刚也只能让李清照紧紧抓住自己的左衣袖,用右手向李格非使劲挥舞,点头示意他知道了。
秦刚比较有安全意识,担心人太多的地方万一跌倒了后太危险,便带着李清照向着人较宽松的外围方向移动。终于找到了一处既不太挤,也不至于太远的地方站定。
再看李清照,小丫头一点儿也不为与父亲分开而沮丧什么,反倒是因为摆脱了父亲的控制而更开心了一点。
不过,秦刚就有点郁闷了,原本想着差不多走到庙门口时,便找个理由可以告辞,毕竟他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要去约见郭小娘,现在可好了,身边多了一个拖油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