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炮兵和步兵的默契配合的确让人佩服,他们甚至能在炮火支援下继续推进步兵。
由于炮火的干扰,二团这边的电话线一直与师部联系不上,通讯电台也时断时续,无法有效沟通。
“团长,师部终于联系上了!”当通讯兵终于传来这一好消息时,楚锋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的表情如同一个长时间受委屈的孩子终于见到了久别的母亲,心情异常复杂。
与师部的王以哲通话时,他的声音带着无奈和焦急。
“师长,急需重炮支援!二团正面临连续的敌军进攻,我们难以有效反击!”他的话语中夹杂着前线的爆炸声,这既是叙述,也反映了实际的战场情况。
师部已经确认,从鞍山出发的155毫米重炮团已经抵达安东战区,并正在对日军炮兵位置进行最终的精确校准,预计五分钟内完成部署。
辽17式155毫米榴弹炮自1917年定型以来,已实现在奉天地区全套本土化生产,从钢管到橡胶以及其他关键部件均由当地工厂生产。
尽管此型炮的重量较大,奉军主力尚未全面装备,但已形成了专门的炮团。
一个完整的辽17式炮团包括24门大炮,分为三个炮营,并辅以团部连级部队、通信排、装备维护队和后勤营,总共需要配备近两千人。
这种炮的炮管长度为2371毫米,重达3300千克,最远射程可达12000米,是奉军目前装备的最大口径火炮。
目前,有两个炮兵营驻扎在安东地区,另一个已南下至瓦房店,对抗关东州的日军。
在017号区域,155毫米榴弹炮团的团长谷国东对自已指挥的炮兵充满自信。
奉军情报显示,日军没有装备相应级别的火炮,最高仅配备了明治三十八年式105毫米榴弹炮。
因此,这支突然出现的重炮部队无疑将给日军带来巨大的打击。
奉军炮兵已开始利用高空气球和空军侦察机监控敌军动向。
随着前线野战机场的建成,侦察机已能在安东地区活跃。
“算出来了吗?老王那边已经催了好几次了,日军的炮兵追得我们没法停。
”不远处,几名年轻炮兵正在快速计算炮弹轨迹。
这些都是奉天陆军学院的未毕业炮兵学生,去年十二月加入军队进行实习,即将结束四个月的服役回校完成学业。
在这几个月里,这些带有书生气质的年轻人已培养出许多徒弟,陈新铭便是其中之一。
直到他遇到那位比自已年轻的军校生,他才真切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他梦想着,如果有机会,终有一天能进入军校深造。
今年,奉军推出新政策,准许现役军人报考包括海军和空军在内的奉天大学及陆军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并享受特别的补助政策。
军队还为军人开放晚间学堂和图书馆资源,免费使用,旨在鼓励他们通过学习跻身奉天的顶尖学府。
明年,他计划报考军校,希望毕业后能直接成为一名军官。
奉军特别重视教育程度较高的士兵,即便是那些未完全完成小学教育的人员,在军中也有更多的晋升机会。
“注意,十七、十八区域,确认日军炮兵的射击位置!”根据高空侦查气球提供的数据,陈新铭在地图上精确标注了日军第十二师团炮兵的位置,位于一片山谷中,距离017号区域约三点五公里。
对于奉军的155毫米榴弹炮团而言,他们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意味着敌军隐蔽位置难以逃脱。
一旦开火,足以暂时剥夺日军炮兵的作战能力。
“命令所有重炮单位,调整炮口指向日军位置,准备给敌人一次猛烈的轰击!”谷国东目光坚定,下令十六门155毫米榴弹炮迅速转向。
炮手们迅速而熟练地操作,调整巨大炮身的角度。
如果不是近年来奉天交通的改善,这些配备四个橡胶轮胎的榴弹炮根本无法顺利部署。
即便是静止不动的炮台,也散发出一种压迫感。
两个炮兵营共十六门榴弹炮,每门炮之间保持超过五十米的距离,这样的布局不仅确保射击安全,也提高了在遭受反击时的生存率。
一旦接到命令,炮兵们能迅速且熟练地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