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组成了省、市、县三级运输队,抽调了大量的骡马和民工。
各级干部带头,这些运输队渡大河、翻雪山,不顾疲劳、艰苦,甚至不顾牺牲,全部超额完成了任务。
从保山出发的运输队,代价比为1:8,即从内地运粮食8斤到目的地,路上要消耗7斤。
沿线死亡骡马将近两千匹,达到了运输队骡马总数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可见,为保障进军部队的供应,代价如何高昂。
在繁忙的运输线上,还日夜奔忙着一支独特的运输队伍,它就是14军辎重2团。
这个团就是为了支援进军吐蕃的126团所需的装备、弹药,而特意组建的。
当时,军部从各师抽调精兵强将约1000余人,强壮的军马700余匹,按一人一马,编成了3个营,每营3个运输连。
组建后,即投入繁忙的运输工作,担负着特殊的运输任务。先从军部所在地的大理县向丽江方向运送弹药装备等物资11万余斤,再从丽江向德钦运送物资12万斤,后随战斗部队一起行动,负责战场物资和粮食运输,共运各种物资13万余斤。
昌都战役刚结束,该团又接受向碧土运粮22万斤的任务,保证了126团在参加昌都战役期间的物资供应。
说是126团进军,其实也不是全部。
而是由126团直属队一部、1营(3个连)和1个机炮连以及民族工作队,约600余人组成战斗队。
为了保障这六百人的部队的供应,就需要组建一支将近2000人的辎重团专门负责。
辎重2团从各种渠道,进行了组织调整,购进了藏种骡马1000余匹,充实了部分人员,使全团的骡马达到2200多匹,干战达1800余名。
辎重2团负责的路程是600余公里,横跨梅里雪山、牛拉山、祖秀拉山、日秀拉山多座雪山以及怒江峡谷,独龙江源头地带,道路难行。
600多公里的运输队线上,村庄共有6个,每村只有几户人家,多数地段没有人烟。
辎重2团的指战员就要在这种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进行运输,完成30万斤粮食任务。
7月初,辎重2团的全部人马进入到梅里雪山至竹瓦根一线。3个营分3个梯队展开,沿线设立29个接转站,采用站与站之间接力运输的办法,日夜进行抢运。
秋季,内地正是黄金时节,气温宜人。
可是梅里雪山、牛拉雪山、祖秀拉山、日秀拉雪山、仍然是冰天雪地,冷气袭人,干部战士往返运粮都是在皑皑雪原的山路行走,在风雪弥漫的条件下进行的。
9月中旬,连降几场大雪,积雪一尺多深,白茫茫一片,山上的路被雪花覆盖得严严实实。由于天气骤变,气温急剧下降,加之缺草少料,骡马冻伤饿死日益增多。
这时,全团已有1000多马匹不能使用。
谁都知道,骡马大批倒毙,意味着运力的丧失。
在这种情况下,全团干部战士,干脆以人力进行运输。
上到团首长,下到只有15岁的女文工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