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慎独,为官亦当慎独且深思熟虑,不可莽撞以及操之过急。”
“想来大家很好奇,为何殿试会考这些,因为不光要选拔前十名的进士,更要选拔地方父母官。”
“各地县令,县丞,胥吏,等基础官员急缺,若是各位有才,虽无进士之名,却会按照各位答题情况,看是否授官至地方。”
“至于授官几人,却要看各位自己努力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没答题的人惊喜地看着秦婉,正在答题的也停住了笔。
学子们还不相信这个侃侃而谈的太子妃,即便她是太子妃,可她终究还是女子啊!
怎可参与政事!说的话又怎会算数!
学子们的目光齐刷刷看向皇帝。
有胆子大的问:
“陛下,太子妃所言当真?”
皇帝抬起眼皮,扫了一众学子一眼,直看得人头皮发麻,不由垂下头去,他方才慢悠悠地说:“朕,称病多时,朝政,早已交由太子主理。太子妃长平,才学过人,又培育良种有功,将我大周粮食产量提高了两石不止!”
“且,长平又制出廉价纸张,且公开了配方,让我大周朝学子,有书可读,有纸可用,此等胸襟,亦是可流芳千古。”
“如此才能,囚于后宫,着实可惜,故,朕让她来看看这殿试,看看我大周为培育,人才所花费的心思,也看看我大周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这选官的建议便是长平提出的,十人只够补充朝中所缺的人,地方官却是远远不够,你们若有本事,不中进士,亦可为官,若没有本事,还是回去好好学学如何做一个好官。”
皇帝都如此说了,学子们还能说什么?
只能躬身说一句:“陛下圣明!”
皇帝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大殿内的官员们也是一言不发。
一时间只听研墨以及落笔的声音。
一个半时辰之后,学子们纷纷收笔。
小內监上前引着学子们去偏殿休息,喝茶,张公公跟余大人两人将卷子一一收起捧到皇帝面前。
皇帝有些倦了,只抬了下手,道:“你们看,朕最后看。”
张公公就把卷子捧给秦婉婉谢清两人随手拿了几份卷子,余大人等人都分一分,交叉阅卷,最后再讨论一下,得出最优者交给皇帝过目。
皇帝也仔细,不仅仅只看他们排出来前十名,而是将所有人的卷子匆匆翻阅一遍。
那些长篇大论,满口知乎者也,仁义道德的,先放到一旁,只看那些言之有物的。
孙劝学的名次不远不近,正好在二十之列。若按照殿试三甲排序,他也能在二甲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