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原文 > 第1章 传忠录1(第4页)

第1章 传忠录1(第4页)

疼,当发汗解表而愈。

一、浮脉本为属表,此固然也。然有邪寒初感之甚者,拘束卫气,脉不能达,则必沉而

兼紧,此但当以发热身痛等表证参合而察之,自可辨也。又若血虚动血者,脉必浮大。阴虚

水亏者,脉必浮大。内火炽盛者,脉必浮大。关阴格阳者,脉必浮大。若此者,俱不可一概

以浮为表论,必当以形气病气有无外证参酌之。若本非表证,而误认为表,则杀人于反掌之间矣。

一、外感寒邪,脉大者,必病进,以邪气日盛也。然必大而兼紧,方为病进。若先小而

后大,及渐大渐缓者,此以阴转阳,为胃气渐至,将解之兆也。

一、寒邪未解,脉息紧而无力者,无愈期也。何也?盖紧者,邪气也。力者,元气也,

紧而无力,则邪气有余而元气不足也。元气不足,何以逐邪?临此证者,必能使元阳渐充,

则脉渐有力,自小而大,自虚而实,渐至洪滑,则阳气渐达,表将解矣。若日见无力,而紧

数日进,则危亡之兆也。

一、病必自表而入者,方得谓之表证,若由内以及外,便非表证矣。经曰∶从内之外者

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治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

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此内外先后之不可不知也。

一、伤风、中风,虽皆有风之名,不可均作表证。盖伤风之病,风自外入者也。可散之

、温之而已,此表证也。中风之病,虽形证似风,实由内伤所致。本无外邪,故不可以表证论治。法具本条。

一、发热之类,本为火证,但当分辨表里。凡邪气在表发热者,表热而里无热也,此因

寒邪,治宜解散。邪气在里发热者,必里热先甚而后及于表也,此是火证,治宜清凉。凡此

内外,皆可以邪热论也。若阴虚水亏而为骨蒸夜热者,此虚热也。又不可以邪热为例,惟壮

水滋阴可以治之。

一、湿燥二气,虽亦外邪之类,但湿有阴阳,燥亦有阴阳。湿从阴者为寒湿,湿从阳者

为湿热。燥从阳者因于火,燥从阴者发于寒。热则伤阴,必连于脏。寒则伤阳,必连于经。

此所以湿燥皆有表里,必须辨明而治之。

一、湿证之辨,当辨表里。经曰∶因于湿,首如裹。又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若道

路冲风冒雨,或动作辛苦之人,汗湿沾衣,此皆湿从外入者也。若嗜好酒浆生冷,以致泄泻

、黄胆、肿胀之类,此湿从内出者也。在上在外者,宜微从汗解;在下在里者,宜分利之。

湿热者宜清宜利;寒湿者宜补脾温肾。

一、燥证之辨,亦有表里。经曰∶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此中风

之属也。盖燥胜则阴虚,阴虚则血少,所以或为牵引,或为拘急,或为皮腠风消,或为脏腑

干结,此燥从阳化,营气不足,而伤乎内者也。治当以养营补阴为主。若秋令太过,金气胜

而风从之,则肺先受病,此伤风之属也。盖风寒外束,气应皮毛,故或为身热无汗,或为咳

嗽喘满,或鼻塞声哑,或咽喉干燥,此燥以阴生,卫气受邪,而伤乎

表者也。治当以轻扬温

散之剂,暖肺去寒为主。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