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四合院之年代之旅作者峰上的鱼 > 第21章 自作聪明的编辑(第1页)

第21章 自作聪明的编辑(第1页)

第21章自作聪明的编辑

周末一大早,马清跑到另一个鸽子市,实在没找到稻谷,小麦。幸好小七说只要大米的米心,也就是胚芽没被破坏他就能把水稻种出来。那还客气啥,马清把自己能看见的高粱,小米,大米等粮食各买了几斤,还有苹果,梨等常见水果也一样买了几个(小七说把水果吃了,果核他通通可以培育成优质果树),反正小七的大饼近年也吃不完,水果可以过两年再吃。

然后马清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打开空间门,把刚买的东西全丢了进去,然后又坐车到了潮白河,沿着河边寻找机会,只要雷达扫描里没有人,他就在河水中,河底,岸边,岸边的树林里,打开空间门,指挥万用机器人,一顿疯狂搜刮,把空间里挖的水渠填满了水,装满了各种大小鱼,沿着河道种满了树,一个生态系统里需要的微生物,昆虫,全部齐活了,一天下来真是疲惫又充实。

周一,《中国少年报》编辑部,刘志高手里拿着今天的《中国少年报》,手里握着茶杯,看着头版的《我和我的祖国》,身为编辑,上班看报纸完全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嘛,心里得意的回忆着。

上周二,作为《中国少年报》编辑部的初审编辑,刘志高一眼就相中了《我和我的祖国》,但是好像被恶魔拨动了心弦一样,刘志高并没有第一时间报告上级,而是偷偷的留下了这封信并带回了家,和自家大哥商量了起来。作为旧社会的富裕阶层,解放后刘家总觉得和新社会隔了一层,难以打进现在的政治圈子,当刘志高看见《我和我的祖国》后,一个大胆的想法萌生了,和大哥刘志清商量后,大哥拍板,全家总动员起来:刘志清先去摸清马清的底细,如果可以拿捏就按计划行动;大哥的儿子,刘家的长孙,正在上高中的刘行远按照自家的经历重新编写,把《我和我的祖国》腾挪到了刘行远的名下。

第二天也就是上周三下午,打听完情况的刘志清和刘志高通了气,下定了决心。刘志高把刘行远名下的《我和我的祖国》推荐给了《中国少年报》的总编,推荐自家关系户的文章,这事其实没啥,只要文章质量够,旁人也说不出来啥,难道非要花那5分钱的信封邮票才叫正规渠道,总编不疑有他,当即拍板上周一的头版,作为今年的十周年国庆献礼的一部分直接刊登。

刘志高这时心想:这时候大哥应该已经拿着报纸和500块钱找到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原作者,也就是那个孤儿马清,威逼利诱,只要暂时稳住他,只要一个星期,就做实了这件事。

500块钱,在报纸上发表这么篇文章,稿费还不到2元,三百倍收益还砸不晕他?一个小屁孩能有多少见识,等他回过味来就晚了,那时候再嚷嚷可就没人信了,自家侄儿,凭藉这首歌,上大学,未来平步青云,刘家跃迁阶层,指日可待。

刘志高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完全忽略了周围同事逐渐密集的的私语声,直到他的领导,社会部的主编冷着一张脸,敲着桌子惊醒了他。

「跟我来,总编要见你。」

刘志高走进总编室,就见总编怒气冲冲的拍打着身前办公桌上的几份报纸。大声叫道:「这是怎麽回事,你给我解释清楚。」刘志高上前拿起报纸,发现一共三份,分别是《中国少年报》,《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让刘志高绝望的是,他一眼就看到三份报纸的版头和排版虽然不一样,但是三份报纸的头版上都有《我和我的祖国》这让人熟悉的汉字排列。

「一稿多投,我干你娘」刘志高从头凉到尾。

且不说刘志高和他为之奋斗的刘家将迎来什麽样的未来,马清早上出门的时候,在上学途中被一个中年男人拦了下来,中年男人拿着一份报纸和一个厚信封,中年男人倒也不墨迹,快速的说明了来意。

「事已至此,这文章的署名你不一定能争得过我,稿费不过2块,我给你500块,就当这事没发生过,我上周三开始就不断打听你,了解你,不然我也不会在这里把你拦住。」中年男人暗含威胁的说道。

马清看了一眼男人,摇了摇头说道,「你买报纸就只买了《中国少年报》这一份报纸吗,你再去买份《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吧,到时候你就明白了,你的钱我可不敢要。」马清心里狂笑着,真有蠢货上钩啊,太好玩了。

中年男人一听,心里顿时涌起强烈的不安,人倒是乾脆,转身就走。

马清终于知道成名会带来什麽后果了,马清到了学校,不知道是从校长口中,还是从一早来看报的老师们口中,特别是语文老师在各自的语文课上嘲讽全班是自己带过最差的一届,把马清这个新鲜出炉的小文豪吹的天花乱坠后,马清这个文抄公,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的消息如同飓风般席卷了校园,直接成了这个学校建校以来最大的名人。

老师,同学,就连食堂的打饭大妈对马清的态度都变了,马清的整个世界变得格外的温暖,和善。女同学的眼神变得比以前水润,男同学的嘴巴变得比以往文明。可是这对拥有了空间后另有打算的马清来说,文章成名变得无关紧要了,反而心里打定主意要消除影响,低调做人,默默发育,打枪的不要,反而让马清在待人接物上游刃有馀起来,更刷了一波好感。

自从周一《人民日报》和《工人日报》发表了他的文章后,马清在学校,红星轧钢厂,南锣鼓巷一带成了名人,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发生了许多事情。

首先,《中国少年报》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刊登了致歉声明,说是由于内部管理疏漏,责任编辑把关不严,把两篇文章修订到了一起,最严重的是搞错了《我和我的祖国》的作者名字,特登报导歉,并重新刊发原文。

其次,由于马清在《我和我的祖国》的前文中,感谢了红星轧钢厂,南锣鼓巷所在的街道办以及派出所,那麽也当然的,所有在这篇文章中的所有受益者:红星厂的书记丶厂长及一众领导;街道办,派出所等部门的领导们。

也许他们不会因为这件事儿直接受益,但是无论是人情往来还是政治需要,干部们都陆续的提着各种礼物,代表所在单位来慰问了马清同学,搞得马清放学回家总要接待一群人,搞得马清不胜其烦。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