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出兵朝鲜真相的电影 > 一美国总统易人叫嚣战争恐吓中国(第1页)

一美国总统易人叫嚣战争恐吓中国(第1页)

1952年11月5日,艾森豪威尔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即将于几个月后接替杜鲁门入主白宫。11月18日,艾森豪威尔在白宫会晤杜鲁门,商讨总统权柄移交细节。

这一天,杜鲁门政府国务卿艾奇逊、国防部部长洛维特、财政部部长斯奈德皆与会。会开了一半,便议论朝鲜战争。艾森豪威尔先问朝鲜军事,美军有多少兵力参战,损失几何,敌军有多少兵力。

杜鲁门请国防部部长洛维特回答。洛维特找出一份文件,照单报告说:美军在朝鲜陆海空三军合计约54万人,南朝鲜军约49万人,“联合国军”其余15国军队约4万人。美军、南朝鲜军并“联合国军”其余15国在朝陆海空三军,总计兵员107万人,飞机2100架,战舰310艘。

洛维特接着又报告中朝军事实力。到1952年7月,中朝在朝鲜地面部队计95万人,其中朝鲜人民军27万人,中国志愿军68万人,空军飞机计2100架,其中喷气式飞机1300架。最后又特别提醒艾森豪威尔,根据最新情报,现时中朝在朝鲜地面部队计113万人,其中朝鲜人民军30万人,中国志愿军83万人,空军飞机2350架,其中喷气式飞机1500架。

洛维特陈述完军情之后,艾森豪威尔又询问了军事开支、物资损耗情况。杜鲁门转头请财政部部长斯奈德回答。斯奈德也仿洛维特,照本宣科:朝鲜军事行动耗资已近200亿美元,损耗作战物资计约7000万吨。财政支出、军费开支、预算赤字,皆连年上扬。1953年计划财政支出785亿美元,军费开支应占七成,赤字约92亿美元。

听过洛维特、斯奈德二人有关朝鲜战争军事与财政报告,艾森豪威尔默然沉思后问杜鲁门:“照此看来,朝鲜战争已成了无底洞,使我国流血不止。停战谈判始终达不成协议,症结又在何处?”

杜鲁门明白,这明显是责备自己领导的政府处置朝鲜战事不力,致战事拖延,心中不快。杜思及艾森豪威尔竞选时,到处向选民昭告,一旦当选,便尽早结束朝鲜战事,致美方在板门店谈判地位动摇,这是暗中拆台,不觉平添几分怒气。

战争是停下来还是继续扩大,艾森豪威尔通过与上述人员的对话,感到非常棘手,必须尽快去朝鲜一趟再做定夺。

12月2日,艾森豪威尔的专机降落在汉城郊外机场时,黑夜刚刚降临,宽阔的机场上,亮起了惨淡的灯光。“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和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早已迎候在朝鲜冬季刺骨的寒风里。

艾森豪威尔首先走出机舱,向迎接他的人们挥手示意,紧跟其后的是将在新内阁担任国防部部长的查尔斯·威尔逊、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阿瑟·布雷福等。

第二天一早,艾森豪威尔一行就在克拉克、范佛里特和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的陪同下观察“联合国军”空军和地面部队。

在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部会议厅举行的军事会议上,战地指挥官们表示,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谈判还不成功,唯一的办法最后只能是不顾一切危险,全力发动一场进攻。

南朝鲜总统李承晚更是竭力主张全力发动一场全面进攻,把战争扩大到鸭绿江以北,攻击中国境内的供应基地,把志愿军和人民军驱逐出朝鲜半岛。

艾森豪威尔对此没有表态。没有表示不同意见,表明这位将军出身的美国总统对李承晚的建议还是有点赞同的。

“战争、全面进攻……”这样的字眼,对一个职业军人,尤其是取得过辉煌成就的将军来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他后来在回忆录中说:“离开朝鲜时我的结论是,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一条固定的战线上,继续承受着看不到任何结果的伤亡。小山丘上的小规模进攻是不能结束这场战争的。”“我们不能容忍朝鲜冲突无限期地继续下去。”

12月5日,艾森豪威尔一行离开汉城回国,抵达太平洋上的威克岛时,国务卿杜勒斯、财政部部长汉弗莱、内政部部长麦凯等新内阁成员与他会合。在威克岛和“海伦娜”号巡洋舰上,艾森豪威尔主持召开了新政府内阁主要成员会议,确定了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基调,即一个目的、两种手段。一个目的,就是谋求所谓“光荣停战”。两种手段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途径,让朝中方面了解美国政府打算以扩大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的企图,争取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压倒对方,以求得朝中方面屈服,从而实现以停战谈判结束战争的目标,这是最理想的结局。二是加强军事准备,一旦无法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诉诸武力,以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打破僵局,达到按“美国条款”来解决朝鲜问题的目的。两种手段双管齐下,都是为了确保“体面地停止朝鲜战争”。

回到美国后,艾森豪威尔对记者说:“对我们所面对的一个敌人,我们不能期望用言语打动它,无论言语是怎样娓娓动听都无济于事,只有通过行动——由我们自己选择并实施行动才能有结果。”

艾森豪威尔确实很快采取了行动,他采纳了杜勒斯提出的用“三齿耙捕龙”遏制中国的战略,给中国施加全方位的压力,迫使中国在谈判桌上让步。按照杜勒斯的战略:一根齿从朝鲜出来,另一根从台湾出来,第三根从印度出来。从台湾出来的这根齿,即利用逃到台湾的蒋介石的力量给新中国制造麻烦。还在太平洋上“海伦娜”号巡洋舰上时,艾森豪威尔就决定,解除杜鲁门政府的所谓“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规定,鼓动蒋介石对中国大陆发动牵制性的进攻,即所谓“放蒋出笼”。在就职之后,艾森豪威尔就宣布了这一决定。他说这个决定的目的,是“提醒中国共产党注意,僵持的日子不长了,朝鲜战争或结束,或者扩大到朝鲜以外”。所谓第三根齿,是通过印度方面警告中国,如果再不让步就要大搞,甚至要使用原子弹。

对美国军方来说,他们希望通过扩大战争,从军事上根本解决朝鲜问题。他们认为要进行大规模的进攻,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利用海、空军优势,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配合正面攻势。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则成立专门小组,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并得到了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支持。该计划的要点是,通过陆、海、空三军的全面进攻,把战线推进到元山—平壤一线,其中包括地面部队展开合围性攻击,大规模两栖登陆和从空中、海上对中国境内目标发动袭击。

此后,“联合国军”便进行了一系列的实战准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