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渐防微
杜:杜绝,堵塞。渐:事情的开端。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在祸害或坏事刚冒头、尚未扩大的时候,就加以杜绝、防止,即防备祸患在未发生之前。
丁鸿,东汉时人。自幼聪明好学,对经书很有研究。其父死后,父亲的爵位按当时的世袭传统应由作为长子的他继承,但他却上书朝廷要把爵位让给他弟弟,他自己外出躲了起来。后来,朝廷不允,他在外被人发现,经反复劝说,才回到家中,接受了皇帝的敕封。
到了和帝刘肇继位时,刘肇因年幼无能,大权由窦太后执掌。当时,窦太后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职位非常显要,他拉帮结伙,把窦家兄弟纷纷安排到了重要的职位上,相互勾结,为非作歹,朝廷实际上成了窦家天下。丁鸿见了很着急。他利用那年发生日蚀,古代人认为是不祥之兆的机会,劝说皇帝趁窦家兄弟权势还不大的时候,及早制止,以防患于未然。他上奏皇帝说:“皇上如果亲自负责治理国家,发现坏事的苗头,就及时地制止它、杜绝它。这样,凶险就可以避免,祸害就可消除。”
他还进一步举例说:“岩石的破坏,是因为涓涓细水的侵蚀;能遮蔽阳光的树木,是嫩绿的幼苗长成,事情在开始的时候容易制止,等发展壮大了,就难以除掉了。”
丁鸿的话,正合和帝的心意,和帝本来就有大权旁落的感觉。于是,他罢免了窦宪的官职。窦宪被迫自杀。
咄咄怪事
“咄咄”是叹词,表示惊讶。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
东晋时,有个人出身豪门贵族,名叫殷浩。他爱好玄学,擅长论谈,年轻时就很出名,但就是不肯出来当官。后来,他被推荐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他再三推辞,朝廷不同意,只好赴任就职。
殷与当时的大将桓温闹矛盾,大臣王羲之劝他说,大敌当前,应以**为重,主动与桓温讲和,但他不听后来殷浩被任命为中军将军,统率五州军事,并领兵北伐。他屡战屡败,桓温乘机上书朝廷对他进行攻击。结果,他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去。
殷浩当平民百姓,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但他有个很怪的习惯,整天用手指在空中作写字的模样。旁人暗中观察,他写的老是“咄咄怪事”四个字,它的意思是令人惊讶的怪事情。旁人这才知道,他是借这个办法,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多多益善
益:更加。善:好。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越多越好。
韩信,秦末淮阴人。他原是楚霸王项羽手下的低级军官,后来投奔汉王刘邦,经丞相萧何的极力推荐,被拜为大将。汉楚相争时,他率领汉军,南征北战,立下无数功劳,和萧何、张良一起,被称为汉初三杰。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解除了他的兵权,但他当时是实力最强大的诸侯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
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
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有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他看到自己过去的部将周勃、灌婴、樊哙等人的官职都和自己一样,羞于和他们同列,便经常称病,不去上朝。
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便一一说了。当然,那些将领都不在韩信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
韩信回答:“陛下能带十万。”
刘邦又问:“那你呢?”
韩信答:“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
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氏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对牛弹琴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无的放矢。
东汉末年,有个叫牟融的学者,他对佛经有很深的研究。但是当他给儒家学者宣讲佛义时,却总是用儒家的《论语》、《尚书》等经典来阐述道理,而不直接用佛经来回答。儒家学者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异议,牟融心平气和地回答:“我知道你们都熟悉儒家经典,而对佛经是陌生的,如果我引用佛经来给你们作解释,不就等于白讲了吗?”
接着,牟融向他们讲了“对牛弹琴”的故事,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
“古代有一位大音乐家公明仪,他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诣,弹得一手好琴,
优美的琴声常使人如临其境。
“有一天,风和日丽,他漫步郊野,只见在一片葱绿的草地上有一头牛正在低头吃草。这清静怡人的氛围激起了音乐家为牛弹奏一曲的欲望。
“他首先弹奏了一曲高深的‘清角之操’,尽管他弹得非常认真,琴声也优美极了,可是那牛却依然如故,只顾低头吃草,根本不理会这悠扬的琴声。
“公明仪先是很生气,但当他静静观察思考后,明白了那牛并不是听不见琴声,而实在是不懂得曲调高雅的‘清角之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