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和年间,有一次,文宗皇帝李昂在程修己的陪同下,到御花园赏花。这时园中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争奇斗妍。当文宗看到花王——牡丹的时候,便问身边的程修己道:“今京邑传唱牡丹诗,谁为首?”(意思是:而今都城里传唱牡丹诗的哪一个数第一?)程修己回答说:“中书舍人李正封有诗道:‘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唐文宗听了,赞叹不已。
后来人们从李正封的两句诗中摘取“国色天香”来形容牡丹的色香皆佳,不同于一般花卉,也用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国士无双
《史记·淮阴侯列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韩信从小就喜欢兵法和武艺,后来成了汉初具有卓越才能的军事家
。
当秦王朝政治腐败不堪之际,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在群雄起来反**秦的声浪中,韩信带着武器投奔项梁。项梁失败之后,他又跟随项羽。在项羽的军队中,一直没有受到重用,只任过中郎。他曾多次向项羽献策,项羽都没有采纳。韩信认为,项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从人心的向背看,项羽不如刘邦,再从项羽的为人、个性及其种种措施看,也不及刘邦。因此,他认为项羽的势力“其强易弱”,于是便去投奔刘邦。他在刘邦手下做一个接待宾客的小官。韩信为了得到进身之路,经常与萧何谈论军事。为此萧何很重视他。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韩信仍未得到刘邦的重用,他便弃刘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报告刘邦,便亲自去追。刘邦误以为萧何也逃跑了,又怒又忧。两天后,萧何回来了,刘邦既惊且怒又喜。萧何把追韩信的事告诉了刘邦,刘邦不信。他说:“逃跑的将领数以十计,为什么你只去追韩信呢?”萧何说:“其余诸将,得来容易,至于韩信可以说是‘国士无双’(意思是:一国之中,找不到第二个这样杰出的人才)。如果大王果真只想做汉中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了。”在萧何的极力推举下,刘邦乃拜韩信为大将。
后来人们引用“国士无双”(国士:国内最有才干的人)表示国内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奇才。今用来称赞当代杰出的人才。
过河拆桥
《元史·彻里贴木儿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元代有个许有壬,从小就饱读经书。后来,经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从此官位逐步升到参政。可是当他升到参政后,就竭力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当时,治书御史普化对他这一作法很有意见,就讥讽他说:“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
许有壬听了很不舒服,认为这是对他莫大的侮辱,于是就称病不再出来了。
后来人们引用“过河拆桥”比喻利用他人达到目的之后,就把别人一脚踢开。
过五关,斩六将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三国时候,曹操发兵二十万攻打徐州。刘备战败,投奔袁绍;关羽被围,投降曹操。后来关羽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便辞别曹操前去与刘备相聚.
在往河北途中,由于未得到曹操的通行文凭,故沿途屡遭艰险。出发的第二天到东岭关时,即被守将孔秀带兵拦住。孔秀要关羽留下老小作为人质,方可过关。关羽闻言大怒,纵马提刀,直取孔秀。两马相交,只一回合,大刀起处,孔秀尸横马下。关公斩了孔秀后,向洛阳进发。洛阳太守韩福及其牙将孟坦带兵把关,不让通行。韩福、孟坦惧关羽勇猛,不敢力敌,乃设计擒之。即孟坦出战,佯败诱关来追,韩福用暗箭射杀。谁知孟坦佯败回马时,关羽马快赶了上去,一刀把孟坦砍为两段。韩福见状,立即暗放一箭,正中关羽左臂。关羽奋起追杀韩福,他手起刀落,带头连肩,将韩福斩于马下。
关羽斩了韩福、孟坦,连夜投汜水关来。守将卞喜埋伏刀斧手二百余人于镇国寺中,以设宴相请为名诱杀关羽。关羽幸得寺中僧人普净(关羽的同乡)的帮助,识破奸计,拨马把卞喜杀死。杀了卞喜,关羽一行往荥阳进发。荥阳太守王植,表面热情接待,暗中却令一千多军士围住驿馆,只待半夜一齐放火。关羽幸得王植手下的胡班帮助,及时离馆出走。王植得知,拍马挺枪来追关羽;关羽接战,只一刀把王植砍为两段。关公一行人急急赶路,来至滑州黄河渡口,守将秦琪不让渡河。关羽纵马提刀与秦琪战,二马相交,只一合,关公刀起,秦琪头落。这时关公向着其余军士大声说道:“挡我道路的已被我杀,你们这些兵士不用害怕,赶快准备船只,送我过河。”军士撑来船只,关羽一行乃渡过黄河。“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于是进入袁绍地界。
后来人们把“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概括为“过五关,斩六将”,用以表示英雄气概或英雄事迹。现用来比喻克服重重困难。也用来形容有的人只留恋过去的成绩和功劳而不再求进步,含贬义。
火中取栗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里说:从前有一只狡猾的猴子,发现一处火堆中有栗子,很想吃,但又不敢伸出爪子去火中抓。后来,它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找来一只馋猫,装着很诚恳地对它说:“你瞧,那烧熟了的栗子多好吃啊!如果你愿意替我取出来,我俩就可以分着吃。”
馋猫经不住猴子的甜言蜜语,便同意了,并马上从火中取栗子。馋猫每取出一粒栗子,爪子上的毛就被烧掉一些,但它想:爪子上的毛烧掉一些没关系,过一会儿我就可以美美地吃到栗子了。栗子终于都取了出来,但也被猴子吃光了。可是,馋猫不仅没有吃到栗子,反而脚上的毛都烧掉了。
后来,人们就用“火中取栗”这个成语,比喻受人利用,为别人冒险,吃了苦头,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好处。
汗流浃背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
史记。陈丞相世家》。浃(音jiā夹):湿透。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妄图把刘姓王朝变为吕家的天下。吕后死了,陈平与周勃合谋,杀了诸吕,让代王刘恒做了皇帝。这就是汉文帝。汉文帝即位以后,就封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右丞相。那时候,右丞相是朝廷里最高的官,协助皇帝管理国家大事。
过了一段时间,文帝逐渐熟悉了国家的情况。有一天,大臣们上朝,他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审理和判决了多少案件?”周勃为难地回答说:“不知道。”汉文帝又问:“全国一年当中收入和支出的钱粮有多少?”周勃惭愧地回答说:“不知道。”这时候,“汗出沾背,愧不能对”。意思是说:他惭愧地急得出了身冷汗,把脊梁都湿透了。
文帝转身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到底智足多谋,他说:“这些事情都有主管的人。皇上您要了解审理和判决的案件,可以把廷尉找来问一问,要了解钱粮的收支情况,可以询问治粟内史。”
汉文帝听了陈平的回答,又问:“既然一切情况都有主管的人,那么你们又主管什么事情呢?”机灵的陈平又回答说:“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在上帮助皇上,调理阴阳,顺从四时;在下哺育万物适时生长;在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在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尽其职。”
汉文帝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说:“哦,是这样的。”
朝罢,大臣们走出宫廷。右丞相周勃既羞愧又埋怨地对陈平说:“你平时为什么不把答对皇帝的话教给我!”陈平笑着说:“你在其位,难道不知道自己的职责?倘若皇上要问长安城里有多少盗贼,你也要勉强对答吗?”
周勃也自知才能不如陈平。过了一段时间便借口有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从此陈平就独自担任丞相。
后来,人们由此引出“汗流浃背”这个成语,比喻万分惭愧或惊恐,有时也用来形容满身大汗。
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