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成语故事视频 > 第25章(第4页)

第25章(第4页)

后来人们把苻坚的话简缩成“投鞭断流”,用来形容人马众多,军力充实。

图穷匕首见

《战国策·燕策三》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末叶,荆轲奉燕太子丹的命令同秦舞阳一道去刺杀秦王。他们以献燕国督亢这个地方的地图和从秦国逃到燕国的将军樊于期的头为名,去见秦王,并把匕首藏在地图里。

他们来到秦国,秦王在咸阳宫接见了他们。荆轲捧着装有樊于期头的盒子走在前面,秦舞阳捧着地图跟在后面,当走到宫殿台阶上的时候,秦舞阳吓得脸色都变了,禁不住全身颤抖起来。秦王看到这种情况,立刻叫荆轲把地图拿上去,不准秦舞阳上殿。荆轲把地图献给秦王。(古代献地图以表示愿意割地。)秦王接过地图把它展开时,“图穷而匕首见”(意思是,展到最后,匕首便显露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起锋利的匕首直向秦王胸前刺去,但没有刺中。秦王惊恐万状,立即从座位上挣扎起来,衣袖被撕断,急往别处躲开。荆轲岂肯放松,拿起匕首在后面追赶。

后来秦王拔出宝剑与荆轲搏斗,荆轲被砍八剑,当即身亡。秦舞阳和其他跟随到咸阳的人,也被秦国人杀死了。

后来人们用“图穷匕首见”或“图穷匕见”来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就露出来了。

屠龙之技

《庄子·列御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名叫朱泙[pínɡ]漫,性情有些古怪,华而不实。他听说,有个杀龙能手支离益本领高强,便去跟他学习屠龙之技。朱泙漫投师后,或与支离益研读书籍材料,或与支离益演习杀龙技术,或与支离益进大泽入大海寻龙厮杀,学得认真,煞有介事。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三年又过去了,朱泙漫总算学会了杀龙的全套本领。朱泙漫学是学到了杀龙技术,然而他的家财却耗费光了,宝贵的时光也溜走了。他

杀龙的本领虽然高强,然而却无龙可杀,只好对着西北风“欣赏”自己的高明技术。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屠龙之技”,用来比喻虽有高明的本领,但不切实际,毫无用处。

兔死狗烹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范蠡和文种都是越王勾践的得力谋臣。越灭吴后,范蠡辞官而去,并致书文种,颇有预见地警告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意思是:飞的鸟被打完了,很好的弓箭也因没有用处而被藏起来了,野兔子被猎人打完了,为猎人忠心耿耿追赶野兔的猎犬也被猎人杀来煮熟吃了。越王的为人,长着长颈子尖嘴巴,说明他性情狭窄忌刻,你可以同他共度患难,但不能够同他共享安乐。你为什么还不赶快离开越王呢?)文种不听范蠡的话,终于被越王勾践杀了。

后来人们把“狡免死,走狗烹”说成“兔死狗烹”,用来比喻给帝王尽忠效劳的人,事成之后往往被抛弃,以至被杀掉。也用来比喻替别人做事,事成后即被抛弃。

推心置腹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西汉末年,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纷纷起来反对王莽的新朝。汉朝宗室的刘玄、刘秀也起兵反对王莽。在河南昆阳一战,刘秀大败王莽的军队。起义军攻

克长安,杀了王莽,拥刘玄为帝。刘玄命刘秀经略河北,攻邯郸,杀掉自称天子的王郎。刘玄见刘秀接连立了大功,便封他为萧王。刘秀为了扩充势力,又乘胜攻铜马,在[qiāo]地又打一次胜仗。正在受降的时候,高湖和重连从东南前来援救,也被刘秀打败了。

刘秀把战败的起义军收编为自己的军队。被收编的官兵心中很不安定,怕将来会被刘秀消灭。刘秀知道这一情况后,便命令他们不必放下武器,各归各营,不用改编。而刘秀只带少数随从前往巡视、指挥。来降者见刘秀对他们一点不戒备,就毫无疑惧了。大家说:“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刘秀以此种做法稳定了军心。

后来人们把“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简化成“推心置腹”,用来表示待人诚恳坦率,把自己的心都交给别人了。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里记载了这样的故事:

春秋时代,晋献公有五个儿子,由于他宠爱骊姬,便打算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但是他早已立了申生为太子,一时不好更改。为此,骊姬便阴谋害死了申生。申生死后,骊姬又想陷害重耳,重耳因此外逃。

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公元前六三七年逃往楚国,楚庄王以待诸侯之礼待他。重耳在楚国,与庄王相处得很好。有一天,楚庄王问重耳:“要是你回去做了晋国的国君,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我如果托你的福做了晋国国君,‘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意思是:将来晋楚之间发生战争,在战场相遇,我就后退九十里。)

后来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号称晋文公。不久,楚国侵犯宋国,晋国应宋国的请求,与楚国交战。当晋楚两军相遇时,重耳就命令他的军队后退九十里,以践前言。晋军后退九十里至城濮,楚军仍步步进逼,于是晋楚两国在城濮发生了一场大战。结果晋军大败楚军。

后来人们把“其辟君三舍”说成“退避三舍”,用来表示对别人有意退让或回避,以免发生冲突。

退思补过

《左传·宣公十二年》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代,晋国有一个将军名叫荀林父。有一次,他带兵攻打赵国吃了败仗,晋景公要杀他。当时有个臣子觉得这样做不妥,就对景公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意思是:林父对待你景公,是一进朝廷就思考他是否竭尽了忠心,退朝回家,也要思考他对国君是否需要补正过错。象他这样忠君的人,是保卫国家的栋梁,你为什么要杀他呢?)晋景公听了这番话后也就不杀荀林父了。

后来人们引“退思补过”来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唾面自干

《新唐书·娄师德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娄师德有个弟弟将要去代州做官,上任前,娄师德怕他与人理论是非,丢官惹祸,于是告诫说:“凡事要忍耐,切不可恃强气傲与人争斗,和为贵,忍为高。”他的弟弟恭而且敬地回答说:“哥哥,你的话是金玉良言,我一定牢牢记在心间,绝不与人发生纠纷,对人对事一定做到忍让,就是‘人有唾面,洁之乃已’(意思是;别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脸上,我把它擦干就是了)。”娄师德对弟弟的回答还不够满意,接着说道:“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意思是:不行,你把唾沫擦干了,就违反了别人大怒的原意,应该让唾沫自己干。)娄师德的弟弟赶忙回答道:“我一定这样去做。”

后来人们把娄师德弟兄俩对话中的“唾面”与“自干”拼合成“唾面自干”,用来比喻受尽了侮辱而极度容忍,绝不反抗,今常用来形容因缺乏原则性而十分软弱。

唾手可得

《新唐书·褚遂良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