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成语故事四字成语 > 第6章(第5页)

第6章(第5页)

措手不及

《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孟达原为刘备部将,投魏以后,曹丕爱其才,封他为散骑常侍,领新城太守,镇守上庸、金城等地。曹丕死后,曹睿即位,朝中很多人嫉妒孟达,为此,他便派人送信给孔明,愿反魏投蜀。之后,孟达约金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共同起事。申仪、申耽二人佯许,私下即派人密报司马懿,并说孟达的心腹李辅及孟达的外甥邓贤,愿出力相助,捉拿孟达。魏军统帅司马懿得此消息,昼夜兼程来攻孟达驻地新城。他首先派先锋徐晃攻城,徐晃被孟达一箭射死。孟达正待开门出城追赶,却见四面旌旗蔽日,司马懿领兵来到,他只得闭门坚守。第二天,孟达登城了望,忽见两路兵马杀来,旗上大书“申耽”、“申仪”。他满以为是救兵来了,忙开门引兵迎接。申耽、申仪见了孟达,在马上大喊道:“反贼休走,早早受死!”孟达见事有变,掉转马头,望城中急走。岂料城上的李辅、邓贤也成了曹军的内应,孟达只得夺路逃走。孟达在急逃中,申耽从后面赶来。“达人困马乏,措手不及,被申耽一枪刺下马来。”于是全军皆降。

后来人们引用“措手不及”(措手:着手处理;应付)来形容事件突然发生毫无准备,因而来不及应付。

打草惊蛇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意为惩办某人或某一些人,却使有同样情况的人受到震动,引起警惕。现用来比喻行动做事不缜密,致使对**察到了其秘密的意图而有所防备。

南唐,五代时十国之一。王鲁,南唐时当涂县令。王鲁本来就行为不检,营私舞弊之事时有发生。当上当涂县令后,利用手中的权势,更是贪赃枉法,假公济私,搜刮了不少钱财,而衙门中大大小小、上上下下的官吏,见县令如此,也都心照不宣,互相勾结,串通一气,收受贿赂,对百姓敲榨勒索,无恶不作。百姓见了,个个摇头叹气,怨声载道。

后来,有人写了一份状子,告王鲁的主簿(相当于现在的秘书职务)贪污受贿。王鲁接过状子,打开一看,却不免心中打起了寒颤。因为状子上写的那些主簿的罪行,都是证据确凿的事实,和他所干的坏事大同小异,有些就是在他包庇纵容下干出来的。更令人可怕的是,其中不少罪行和他有牵连。王鲁有些害怕,但又感到十分幸运,因为状子落在他的手中,要是落在别人手上,他不仅罪行暴露,而且县令这个官位也保不住。他越想越为自己庆运,随手就在案卷上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说,你们虽然打的是草,可是我这条藏在草中的蛇,却已受惊而有所警惕、戒备了。

大笔如椽

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以此称颂著名的作家和作品。

东晋的文士王珣,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

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珣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措,四处躲避,唯有王珣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地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

桓温为了试王珣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珣准备发言的文稿。王珣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

王珣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珣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谥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大材小用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父亲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抚养成人。辛弃疾曾拜当时著名的田园诗人刘瞻为师,并和党怀英两人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他们两人道:“孔子曾经要学生谈各人的志向,我也问问你们将来准备干什么?”

党怀英回答说:“读书为了做官,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隐居,学老师的样子写田园诗。”

刘瞻听了很高兴,连连称好,认为他的志向很高洁。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词写尽天下的赋,用剑杀尽天下的贼!”

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要辛弃疾今后不要再说这样荒唐的话。此后,辛、党两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弃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战场上去,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统治集团,为金人作了一些帮闲乃至帮凶的工作。

金人南侵后,辛弃疾组织了两千多人的队伍在故乡起义。后来,又率领队伍投奔济南府农民耿京组织的起义军。不久,起义军接受朝廷任命,与朝廷的军队配合作战,打击南侵的金军。

但由于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辛弃疾后来曾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一带。公元一二○三年春,才被任命为绍兴府知府兼浙江东路安抚使。这一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四岁了。

绍兴西郊有一处地方叫三山,当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就在那里闲居。陆游比辛弃疾大十五岁,当时快八十岁了,他的爱国诗句早巳为辛弃疾所敬仰,因此辛弃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访了这位前辈,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相见恨晚。陆游听了辛弃疾对形势的分析和统一全国的设想,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宁宗降下圣旨,要辛弃疾到京城临安去,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辛弃疾把这件事告诉陆游,陆游觉得这是辛弃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为他感到高兴。

为了鼓励辛弃疾发挥自己的才能,陆游特地写了一首长诗赠给他。诗中写道,辛弃疾是古代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萧何一流的人物,现在当浙江东路安抚使,实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鼓励他为恢复中原而努力,千万不要因为受到排挤不得志而介意。

六十七岁那年,这位始终是被大材小用的爱国英雄,终于在忧愤中去世。

大腹便便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便便”,肥大的样子,本意是形容人的肚子大。现在有时用来比喻人的某种丑态,含有贬意。

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陈留郡有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他很有些文才,在没有当官的时候,教了几百名学生。

边韶很有口才,说起话、讲起课来头头是道,从没有回答不出问题来的。不过他有个毛病,就是爱打瞌睡。因为他人胖,肚子大,打起瞌睡来,学生看他的模样很好笑。

有一天,他又和衣打瞌睡。他的学生就私下编了句顺口溜嘲笑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意思是:边孝先是个大肚皮,懒得读书,只想睡觉。不料边韶醒来后,很快知道了这个顺口溜于是马上编了几句顺口溜作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王经笥。便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它的意思是;边是我的姓,孝是我的字。大肚皮,是装着五经的竹箱子。只想睡觉,去思考五经的事。睡梦中可以会见周公旦,安静时可以与孔子有相同的心意。老师可以嘲笑,这规矩出自哪家经典?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