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就对弟弟说:“凡是找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一定要说
出来,千万不要藏在心里,如果我有什么不对,你应当
明说或暗示,我如果不听,你可以写信告诉家里。”但谈
了几次,曾国荃终是一言不发。曾国藩为此事寝食难安,
左思右想,不知何故。曾国藩没了主意,便给父亲去了
一封信,其言辞恳切,其惜弟、爱弟、护弟之情跃然纸
上,读之令人回味:
另因弟归志已决,百计阻留,劝其多住四十天,而
弟仍不愿,欲与彭山屺(曾同乡)同归。……英夷在浙江
滋扰日甚,河南水灾,豫楚一路,饥民甚多,行旋大有
戒心。胡咏芝前辈抉榇南归,行李家眷,雇一大船,颇
挟重资,闻昨已被抢劫,言之可惨,九弟年少无知,又
无大帮作伴,又无健仆,又无途费充裕,又值道上不甚
恬谧之际,兼此数者,男所以大不放心,万万不令弟
归,即家中闻之,弟若婉从,则读书如故,半月内男又
有票呈:弟若执拗不从,则男当责以大义,必不令其独
行。
自从闰三月以来,弟未尝片语违忤,男亦从未加以
词色,兄弟极为湛乐。兹忽欲归,男寝食难安,辗转思
维,不解何故,男万难辞咎……望父母亲俯赐惩责,俾
知悛悔遵守,断不敢怙过饰非,致兄弟仍稍有嫌隙。男
谨票告家中,望无使外人闻知,疑男兄弟不睦。
一年后,曾国荃仍执意归家,曾国藩总算明白了其
中原委,并为此事第四次寄家书给祖父云:“年少无
知,大抵厌旧喜新,未到京则想京,既到京则思家,在
所不免,又家中仆婢,或对孙则恭敬,对弟则简慢,亦
在所不免。……且归心既动,若强留
在此,则心如悬
旌,不能读书,徒废归日。兼此数层,故孙此即定计,
打发他回,不复禁阻。恰好郑萃回先生名世任,长沙
人,癸酉拔贡,小京官,由御史升给事中,现放贵西兵
备道,将去贵州上任,迂道走湖南省缄,定于十六日起
程,孙即将九弟托他结伴同行。”
曾国藩的这封家书,虽琐屑但词意诚恳,虽繁累而
情真挚,其兄弟之情闪跃在字里行间。
曾国藩共有四个弟弟,当曾国藩坐困江西,一筹莫
展之时,他又常常想自己的身边要是有几个亲兄弟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