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锤要回来了,自然是贺兰原上的一件大事。
主事人齐聚在此,迎接首领的归来。
站在最前头的,却是一个头戴文士濮头,颏下蓄着三缕长须的年约五十的老者,裹着大氅的老者看起来并不十分耐寒,脸庞通红,不时拿着手帕揩着冒出来的鼻涕泡。
这位老者,是贺兰原上的刺史茅大贤。
当然这个刺史,是李大锤他们这一群人自封的。
之所以弄这个名头出来,自然是为了方便管理。贺兰原上数万百姓,而且数目还在逐年增长,要对他们有序地进行管理,自然便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机构。
总不能以军法治民。
而像茅大贤他们这些人,之所以能出现在这里,是因为他们都是被李大锤给坑蒙拐骗而来的。
泰安城是个好地方,相当地吸引关外优秀的人往那里聚集。
毕竟这天下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人还是相当多的。
而泰安城又愿意给这些人提供发光发热的机会,所以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在别处不得志的人才,都前往泰安城寻找属于他们的机会。
泰安城是李大锤蓄积人才,挑选人才的地方。
当然,像管理贺兰原这样的人才,可是比什么武道医道啥的人才更难寻。
不是因为读书人少,泰安城的读书人多,但是能跟李大锤的理念契合,而且还能接受李大锤无数新奇观点的读书人,那就少了。
更多的读书人,在读书的过程之中,已经被那些条条框框给束缚得牢牢的,能跳出这个牢笼的人,本身并不多。敢跳出来的,在世人眼中已是离经叛道之辈,而愿意接受李大锤的新理念的那些人,就堪称惊世骇俗了。
虽然少,但不是没有。
茅大贤便是其中的一个。
于是他便成了贺兰原上的一把手。
李大锤不在的时候,由他当家。
其他诸如长驻在这里的地字营统领夏至,都只是负责武事,不得插手文事。
李大锤给了他极大的权力,而茅大贤也的确没有辜负李大锤的信任,将李大锤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条命令,都真真切切落实到地,甚至能查漏补缺,推陈出新,结合本地实际,然后改头换面,让底下的百姓们高高兴兴的接受,践行。
他的这个本事,便是李大锤也佩服不已。
李大锤很清楚,自己的某些想法,与这个时代当真是格格不入的,可在茅大贤手中一阵扒拉改造之后,想法的内核不变,却又能用现在的道理把其讲通讲明白。
光是这一点,李大锤就觉得自己付给茅大贤的薪饷实在是有些少。
当然,这老头也不是冲着那点薪饷来的。
老头的志向大着呢!
大有一朝得伸志向,定要将当年那些看不起他的那些人打翻在地,再踩上两脚方能解气。
当然,现在他还是自封的不为外人所知的贺兰原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