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齐宣王已薨,齐湣王在位。张仪奉命,遂单车往赴临淄,来说湣王。其辞曰:
天下至强,不过齐国。兴旺发达、富足安乐。然替大王谋划合纵者,都为目前之欢,不顾国之远利。今秦、楚两国为盟,韩献宜阳,魏献河外,赵拜秦王于渑池,割让河间。若大王不事秦国,则秦王必驱韩、魏攻齐之南;赵渡清河,直指博关、临菑,旵即墨不复为大王所有矣。战事起时,王即使欲事秦国,亦不可能。望大王仔细考虑,谨慎应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齐湣王道:齐国僻处东海,不曾闻远利之道。先生金玉良言,寡人焉敢不听!
便与秦国订立盟约。张仪离齐至赵,又说赵武灵王:
秦约齐、韩、魏军,将攻赵国。臣不敢隐瞒实情,且私为大王善计,莫如与秦王会于渑池,当面为约。臣则奏请我王,求其按兵不动,暂缓进兵。
赵武灵王允诺,张仪告辞而去,又至燕国,游说燕昭王道:大王最亲之国,莫过于赵。赵襄子凶暴乖张,六亲不认,以大王聪智,尚谓赵国可亲乎?赵国两次围困燕都劫持大王,王割十城伏罪认错,此莫大耻辱也。今赵国已献河间事秦,大王若不事秦国,则秦国将发兵直下云中、九原,更驱赵国攻燕,则易水、长城,不再为大王所有矣。王其慎思!
燕昭王答道:寡人蛮夷之徒,身处荒远;敝国卿士虽皆大汉,亦如婴儿,言不足听。承蒙贵客教诲,我愿西面事秦,并献恒山五城。
张仪以其舌战之功,大获全胜,由是返秦。还未走到咸阳,便闻秦惠文王去世消息。
周赧王四年,秦惠文王薨逝,葬于咸阳北原,终年四十六岁,在位二十八年。
惠文王既薨,武王即位。张仪返秦,乃说秦武王道:臣为王计,一旦东方有变,我可多得诸侯割地。齐王因甚恶臣,臣愿乞此身以之大梁,则齐必伐梁。齐、梁交兵而不能骤解,大王便可趁间伐韩,就而东入三川,挟周天子,案其图籍,此王霸之业也。
秦武王许之,于是张仪解除秦国相职,前往大梁。魏王喜其来投,任为国相。
齐王果伐大梁,魏王大恐。张仪奏道:大王勿以为患,臣请令齐罢兵。
乃使舍人至楚,借楚使之口,往说齐王:张仪至梁,是与秦王同谋,欲齐、梁相攻,而秦取三川。今大王以疲罢之兵而伐兴盛之国,以使秦王愈加信任张仪,中其计也。
齐王大悟,乃解兵还师。张仪相魏一岁有余,病卒于大梁,落得寿终正寝。
孟子闻此,论其鬼谷门诸弟子曰: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秦王闻说张仪之死,悲不能胜,乃设坛遥祭,为其辍朝三日。
蜀侯辉及辅相陈庄谋反,秦武王使甘茂为将,率兵伐蜀,平灭叛乱,诛杀陈庄。
甘茂出于姬姓甘氏,下蔡人。曾学习诸子百家学说,又拜张仪为师,学习鬼谷兵法。此番平定蜀地,秦武王便命甘茂为左相,樗里子为右相,分掌军政大权。
秦武王对甘茂说道:寡人有愿,欲乘帷幔之车,过三川以望周都,死且瞑目。
甘茂:臣请为大王了此心愿。
秦武王:卿如何助我了此心愿?
甘茂:臣请与魏国相约攻韩,以此打开东向通道。则大王朝周之愿,必可达成!
秦武王遂应其请,派甘茂与魏王联手,带兵攻打宜阳。激战半年,斩首六万,拿下宜阳,韩襄王派国相公仲侈到秦国讲和。甘茂由是一战成名,时谓战国名将。
韩国既降,东向洛阳之途畅通,秦武王果然达成心愿,由此带兵朝周,借机炫耀秦国实力。周王赐以胙肉,封秦为诸侯之伯。秦武王得意忘形,辞王下殿,来至午门之外,游目四顾,忽然瞥见九只千斤大鼎,横排一溜,巍峨壮观。
秦武王:此为何物,如此庞大?
侍臣:禹之九鼎也,以象天下九州。
秦武王:各有多重?
侍臣:以豫州之鼎最重,近二千斤;余者八州之鼎,各重千斤。
秦武王:我秦国位属雍州,且待寡人将其搬回,以镇秦都,有何不可?
侍臣:是须八名力士,方可抬起;若搬运上船,跋山涉水,实不能也。
秦武王:千斤之鼎,何需八人扛抬?只我一人,便可将其抱回也。
众人听罢,以为戏言,齐都哄笑不止。秦武王见众人不信,不由大怒,于是激发野性,大步上前,来至雍州之鼎前面,绕行三匝,查看落手之处。
侍臣:大王不可,恐触天神之怒。
秦武王兴致正高,哪去理他?于是蹲步下腰,运起平生之力,吐气开声,两手将鼎环抱,往上托举。只听嘎嘎连声,那巨鼎四足离地,被秦武王慢慢托至胸腹。
此时周王已步出大殿,立在廊下,望见此景,及众卿无不大骇。
秦武王感觉其鼎沉重,正待放下,忽觉众人眼神有异,顺其目光看去,见周天子与众卿立于廊下,正自发呆。武王为在天子面前显示自己神力,将牙一咬,突然发力,往上挺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