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华夏纪实 > 第六十七集 夫差争盟(第5页)

第六十七集 夫差争盟(第5页)

董褐:主公英明。臣有一计,可使夫差此番争霸,必成千古笑谈,遗羞后世。

晋定公:请道其详?

董褐:此番会盟,主公可让其先,然不可徒让,必使其先去王号,以为条件。今其急于回兵,必然屈从,则虽得盟伯之名,而失王号,亦未可占先于晋。

晋侯与赵鞅闻之,齐都称善。于是复使董褐再入吴军,向吴王夫差致意晋侯之命。

夫差:晋侯之意若何?

董褐:吴君以王命宣布于诸侯,寡君敢不敬奉!然上国初以伯爵肇封,而今称王号,则谓周天子何?君若去王号而称公,则惟君所命。

夫差议于伯嚭及王孙骆,皆以晋侯之言是为正论,无法反驳;且心焦如火,急于回兵救吴,遂故作大度允之,乃敛兵就幕,与诸侯相见。

夫差由是自称吴公,登台先行歃血;晋侯次之,鲁、卫以次受歃,盟誓乃成。

会盟已毕,夫差不敢有丝毫耽搁,随即连夜班师,疾驰南归。

吴师复从淮河下船,沿邗沟泛水入江,水路而回。

因于途中连得告急之报,三军将士皆知家国被越人所袭,个个心胆俱碎,惶惶不安;又且远行疲敝,心怀家人安危,皆无斗志。

吴军南归之事,早有越国细作侦知,飞报越王。

范蠡闻知,便即布好埋伏,严阵以待。

事件悬疑:关于黄池之会,却是一个历史疑案,后世史家所说不尽相同。若依《史记》所载,是说会盟尚未开始,吴王便得噩耗,得知越人已趁虚攻入吴都,杀死太子友。夫差为不影响争霸,遂秘密处决七名报信吴使,参加来日会盟。会盟之际,和谈倒也融洽,盟誓亦谓顺利,但至歃血之时,出现争执。依照会盟规矩,应是诸侯伯主先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镜头闪回,黄池之会《史记》版本。

伯嚭:于周室,我为长。

赵鞅:于姬姓,我为伯。

双方于是陷入僵持。夫差便恃势众,对晋国君臣以武力相胁。晋执政卿赵鞅不服,命司马寅擂鼓整军,将欲死战。

晋大夫司马寅为人精细,劝止赵鞅,请先至吴营通融聘问,晋定公从之。

司马寅乃亲至吴营,求见吴王夫差。

了了数句问答,司马寅还营,回报晋定公及正卿赵鞅:吴王面带晦暗,不是国败,便是太子已死。夷人生性轻浮,急于回师,今天时地利皆在于我,不如与其相持,静以待变。

赵鞅从之,于是固垒相持。夫差终于失去耐心,选择退让,同意先由晋国歃血。

历史争议:据《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载,为相助吴王夫差成为伯主,鲁国率先向吴国朝贡,数量丰盛于晋国,于是中原诸侯承认吴王称霸。然据《国语》记载,是说吴王对晋国实施武力,迫使晋侯尊吴王为盟主。《史记》中同样出现吴国成为盟主记载,见于《晋世家》及《秦本纪》。当代文学作品及影视作品提到黄池之会,往往采用《国语》说法,皆说吴国争霸获胜。此是借夫差夺霸成功,与其后迅速败亡形成强烈反差,未见得便是真相。

闪回结束。吴王急速返兵,欲率众驱逐越兵,未料范蠡早已张网以待,三面围剿。

吴军落入范蠡所设埋伏,又兼士无斗志,于是一战大败,溃不成师。

夫差退而结营,且惧且怒,责问太宰伯嚭:子言勾践必不叛吴,寡人听你进谏,枉杀国相伍员,因而释归越王,至有今日之事。事到如今,你有何说?

伯嚭:大王息怒,此必是文种之谋,与越王无甚相干。臣愿前往越营,问其发兵缘由。

夫差:我今命你,前往越营为我请成,许成而不许败。如若不然,前令子胥伏诛属镂之剑犹在,当以此剑诛子!

伯嚭闻言胆战心惊,只得亲赴越军大营,来见勾践,稽首越王。

勾践踞高而坐,早已非是当年被囚姑苏宫中态度,盛气凌人道:太宰来此何意?

伯嚭:吴王确实有罪。大王在吴之时,屡蒙践辱,亦乃伍员相迫所致。尚望大王看见当初微臣竭力维护情份,求赦吴国之罪,兼保微臣全家性命。如蒙应允,我愿归劝吴王,向越国称臣纳贡,永为藩属。犒军之礼,悉如大王昔日所奉吴军。

勾践沉吟不决,问于范蠡、文种:二位贤卿,以为如何?

范蠡:吴国虽败,尚有万余甲士;姑苏未克,且王气未绝,不可就此灭之。不如姑许其成,以为太宰伯嚭之惠。

文种:范相国之言是也,大王可将此脸面,赐予伯宰。

勾践:如此,便看在太宰面上,此事便做罢休。

伯嚭大喜,连拜八拜,方才爬起。于是越王便命范蠡、文种与伯嚭定盟,允许吴国请成。伯嚭还报吴王,尽出营中所有犒赏越师,越王就此班师而归。

夫差亦率败兵还于姑苏城中,就此整日唉声叹气,回思伍员之忠,后悔不已。

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楚惠王八年、越勾践十六年、吴夫差十五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