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侯门嫡媳妇 > 71 对答(第1页)

71 对答(第1页)

慕容伯嘉经过这一段时间与徐子晋的相处,知道这位江门传人在学问上的态度是极端正的——可以坦诚自己不会或者做的不好,但是千万不能不懂装懂敷衍他。

于是慕容伯嘉就老老实实地跟徐子晋解释自己写最后这段的用意:“这是我看先帝元亨三年的状元公会试的文章有感——那篇文章正好和今天世兄所出的题目相对仿,所以我就模仿了一下……”

文章结尾的这一段明显是模仿当年状元公的行文,写的逸兴遄飞、辞章华丽,乍一眼看去花团锦族,是极为漂亮的点睛之笔,所以慕容伯嘉本以为徐子晋就算不夸奖自己,也绝对不会讨厌这一笔收尾,才自作主张地把这段话加在了后面。可是现在徐子晋对这段文字的态度明显不是欣赏,这让伯哥儿有些摸不着头脑。

徐子晋见慕容伯嘉一脸困惑的样子,于是就格外提点了这个不算弟子的“弟子”一句:“元亨三年的主考官是哪一位大人?”

慕容伯嘉想了一下,恭谨答道:“要是学生没记错的话,元亨三年会试的主考官应该是礼部左侍郎尹太泽尹大人。”

元亨是先帝薛卯昂在位时最后几年的年号,先帝在位的最后几年颇有些倒行逆施,好大喜功,他一生的功绩险些被他最后几年的荒唐行径毁了个干净——尤其是迟迟不立太子这件事,导致皇子们自相残杀,皇室血脉凋零,十之不存一二,大皇子薛熠阳最后踏着兄弟们的尸骨登上了帝位。

当时礼部左侍郎尹太泽尹大人是先帝在掌权末期最为宠信的一位权臣,名重天下,与当时的颜家家主颜廖凯并称为“左尹右颜”。不过这位权臣与现在的皇帝薛熠阳并不对盘,今上继位之后,尹大人就挂印而去,上书乞骸骨归隐山林去了。皇帝见这位老臣如此识趣,于是便也没有为难他,朱笔一批,就同意了尹大人的奏折。又二年,皇帝借“冯禾案”,连斩颜家一十三口男丁,贬谪颜氏一族发配古尔旺勒,至此,盛极一时的“左尹右颜”灰飞烟灭,成为了一个传说。

这一段旧事,当今的读书人都知道一二,只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谁也不会正大光明地说出来罢了。

慕容伯嘉虽然知道这一段往事,但是不太明白徐子晋问自己当年的主考官是谁有什么用意,又不愿意让徐子晋觉得自己愚钝,于是皱着眉,脑子里面飞速地思考着。

徐子晋因为之前从慕容钰那里套出了慕容婧的生辰,心情不错,显得比平时都要好说话,见慕容伯嘉不解,也就索性说得更明白了一些:“八股文章除了是看你文章功力、抱负理想,更是为国家取士,我且问你,当年那位拜在尹大人门下的状元郎,现如今又如何了呢?”说完了这一句,徐子晋也就不再说话,等着慕容伯嘉自己去悟。

这是当年江储海教导徐子晋的法子,什么事情都是薄薄提点几句,点到为止。做学生的能不能领悟到老师的意思,能领悟到多少,就全凭学生自己的悟性和造化了。江门的这种教学方法显然对学生本身的素质要求太高,是不适合大面积推广的。

现如今,徐子晋自然也就把这套教学方法用到了慕容伯嘉的身上。其实慕容伯嘉对这种“卖关子”式的教学方式还是挺反感的,慕容伯嘉从小在奉荆书院读书,受的是当下最正统的教育——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传下来的典籍,老师手把手教着,把字字句句都说透了,叫学生先记下来,再慢慢参透领悟——这才是适合千千万万资质不同的学子们稳妥的法子。

不过,对江门的教育方法就算是不满,慕容伯嘉也不会说出来,他也知道这个时候,徐子晋应该不会再指点自己了,要靠自己想出来徐大公子的用意。

什么用意呢?

自己这段仿状元公的文章,就文章本身来说,应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文采飞扬,而且切题的角度很是刁钻,却又贴切。

既然问题不在辞章上面,那么就是在朝堂之上了么?

会试三年一次,次次有状元郎,却不是每一位当年意气风发的状元郎都能在朝堂上实现自己的抱负的。现在的朝堂上就没有当年的这位状元公的身影。

慕容伯嘉在脑子里面过着元亨三年、礼部左侍郎尹太泽尹大人、状元公的文章、国家取士,这样几个讯息。

忽然,电光火石之间,慕容伯嘉想到了一件事,脸色顿时就有些煞白了:“……尹大人性好华美词章,与今上倡导的返璞归真南辕北辙……是以先帝时的文章并不适用与当今的取士。”这只不过是和缓的说法,其实是尹大人与圣上关系不好,现在的朝堂之上已经剩不下当年尹大人的几个故旧门生了。

慕容伯嘉要是在今科考场上也模仿当年尹大人选中的状元的文风,岂不是在暗中与圣上对着干么?

想通了这一点,慕容伯嘉的冷汗都下来了——看来自己确实还是太嫩了也太急功近利了。

徐子晋看着慕容伯嘉额上那一层薄薄的汗,知道慕容伯嘉已经明白了此前的凶险,只不过这十岁的小小孩童能看穿自己的第一层意思,却未必能明白自己的第二层深意。不过这样也好,徐子晋本来就不是真心想指点慕容伯嘉的,怎么可能对他倾囊而授,他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常来常往的一个借口,才顺手帮扶慕容家的这位小少爷一二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