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中国古代史列表 > 秦长城(第2页)

秦长城(第2页)

有幅岩画画了一只山羊,长角弯曲,身体肥壮,短尾上翘,呈静立状态。另一幅岩画描绘了一个牧人放牧的情景,牧人策马前行,举臂向后,仿佛在呼唤身后的山羊,具有浓厚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气息。

这些作品可能是修长城的工匠和驻军在修筑长城时的业余时间创作的。在秦长城附近,还有蒙恬大将的点将台、匈奴万箭穿石处等历史遗迹,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长城遗址

除了在包头较早时期赵武灵王修筑的赵长城之外,还有一段较为完整的秦长城。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筑起了西起临洮(今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郡(今吉林省中南部)的万里长城,它由宁夏延伸入内蒙古之后,从狼山而东,经由包头市固阳县北部的西斗铺、银号、大庙乡,进入武川县经大青山东部,延伸至河北。

包头秦长城

在包头市境内的秦长城累计长度为120公里左右,多半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多用石砌或土石混筑,一般石砌长城遗迹保存尚好。

现存的一般为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基宽4米,顶宽2米左右。

站在高处,依然可见长城顺着山势上下,状若游龙,每隔一段尚能辨清古代烽火和障城的遗迹,在包头秦长城内外,留有8-9座古城遗址,其中,常可找到秦国至西汉初年的陶片。

秦长城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在防御设施的建置也有一定的特色,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汉代沿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

吉林秦长城

南台子古城址位于吉林通化县三棵榆树镇镇南大约零点五公里的山间河谷地带的一级阶地上,西向可遥望辽宁新宾县旺清门镇孤脚山烽燧,东距通化县赤柏松(西汉时期玄菟郡下辖的三县之一)汉城大约二十七点九公里。秦汉长城的东端起点。吉林省境内迄今发现的燕秦汉长城遗存之一。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南侵,在秦、燕、赵三国所筑长城基础上,历时九年,筑成一条西起陇西郡临洮(今甘肃岷县境内)东至辽东长达万里的城防。南台子古城址及周边障塞是赤柏松古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境内的长城,应该说是长城的附属设施,当时应该是由士兵看管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宋玉彬介绍,此次对长城遗址的考古,是对地表遗址进行采集和考察,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些长城遗址最远的年代可以确定为秦代。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部主任、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队队长赵海龙介绍,当时,工作队一边走访村民,一边对疑似山林进行考察。

在通化境内,发现类似或相近的山林等,都要进行考察,所发现的11处长城遗址,均分布在山内的河道两侧,视野开阔。“出土的文物与中原同时代的器物相对比,我们初步确定为秦汉长城。”赵海龙说,从目前的情况看,我省境内的长城遗址,包括辽宁境内的长城遗址,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烽燧性质的长城。

依据记载,这种长城主要是围绕当地所设的郡或县城,构成的一个总的军事防御体系,士兵依据的天险,可能就是一块孤立的石头,就近拢一些火,放狼烟传递信息,并不像人们所常见的北京八达岭那样的有城墙的长城,具有防御和界限的功能。我省烽燧性质的长城遗址,更多的是承担信息传递的功能,烽燧之间能够两两相望,平均距离大约在2。5公里~3公里,一个烽燧放狼烟,另一个烽燧就可以看到,把信息向更远的地方传递。赵海龙说,在烽燧边上,工作队发掘出一些瓦片、陶片、石器等,都是反映汉代特征的文物,尤其是绳纹瓦、布纹瓦,都是在汉代比较流行的。

从发现的11处长城遗址分布来看,基本是一趟线,依着通化境内河谷分布,但这些只是我省境内秦汉长城的一部分,再往东端还可能存在秦汉长城遗址。

秦长城总结

秦始皇长城大致为: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

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至通化,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长城传说

在固阳县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就是当年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点,成为秦长城的一大历史遗迹。此传说是否可信,尚有待于专家学者的研究考证。因为另有一说是,历史上孟姜女哭倒的并不是秦长城,而是山东的齐长城。

其根据是“杞梁妻哭夫”的史实。它始见于《左传·襄公二三年》(公元前550年),齐庄公发兵攻打莒国,齐军先锋杞梁在与莒国交战时战死,齐庄公班师回国路上,在莒城郊外遇到杞梁的妻子,向她吊唁,杞梁妻得知丈夫已战死,悲痛交加,拒绝接受在郊外吊唁,齐庄公便到杞梁家中设祭吊唁。

《孟子·告子下》又记载淳于髡的话:“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后人便把“哭夫”的史事改为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型。

唐代《雕玉集》的《感应篇》记载了杞梁妻哭倒长城的完整故事:新婚之夜,秦兵将杞梁抓走,杞梁修长城而亡,葬于长城下。

杞妻孟仲姿缝好寒衣送到筑长城处,得知丈夫早已去世,葬在长城下。她悲痛万分,向城号哭,一时城崩倒塌露出白骨,孟仲姿刺手指将自己的血滴在白骨上说:“若是杞梁的骨,血就流入。”血果然流入白骨,仲姿将丈夫的尸骨葬于燕山长城下。

敦煌曲子《捣练子》就写道:“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但《左传》所记杞梁是交战而死事,比秦始皇筑长城早300多年,当时秦长城尚未建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