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举如今刚过四十,正是一个做官的好年纪。
又在封水做了几年知府,下一步若是想升官,进京是唯一途径。
但京城那些三品位子,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他没退幕的话倒是可以操作,现在已经没有那个能力了,所以想让韩玉帮忙,无可厚非。
“韩大人,关于朝廷的赈灾八策,老朽也仔细研读,实在是一条无双之策。
尤其是以工代赈的方式,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虽然老朽已经不在工部,但还是想请教一番韩大人,您到底是怎么想到这一方法的。”
这的确是他非常想知道的一点。
因为自古以来,这些事都是强征徭役去做。
许多徭役的命运,往往十分悲惨,也是许多百姓们谈之色变的东西。
可是以工代赈不同,这就相当于是朝廷雇佣了这些人,给钱给粮。
这种方法要说没有人想到过,纯属胡扯。
可是谁也不敢提出来,原因也很简单。
在皇帝,以及那些大臣的眼中,徭役不用付出任何代价,更加符合他们的利益。
韩玉放下筷子,说道。
“以工代赈自古就有先例,不过是因为需要朝廷买单,所以才没大肆推行过。
但是在韩某看来,徭役制度是落后且应该废除的。
百姓也是人,凭什么让他们舍弃家庭,舍弃父母老小去帮朝廷干活,却不给钱?
更别说,朝廷有些监工更是不把他们当人看,死人时常有之。”
韩玉义正言辞的说道,这就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古代徭役的悲惨程度,远超现代人的想象,说句不好听的话,比起那些黑砖窑,黑矿的工人还要惨的多。
起码前者可以有吃的,不会随便被杀。
可古代徭役,有许多都要从家中带吃的去干活,粮食都被官贪完了,没有就饿着肚子是常态。
若是活干的不好,或者犯了一些小错,被活活打死不在少数。
是韩玉本人非常痛恨的一种制度。
“韩大人,你这话,未免有些太过了吧。”
王信没想到韩玉这么激进,把话说的这么直白,竟然有些不知该怎么接了。
韩玉笑着摇摇头。
“也许吧,但是韩某做事,想来只求问心无愧,韩某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也不想做什么大官,权倾天下。
只想在自已的能力范围之内,多为百姓做一些事情,让他们生活的更轻松一些,便足矣了。”
韩玉这番话说的非常洒脱,但是在王信和边举听来,对他们的震动确实很大。
王信不由正了正脸色,由衷对韩玉抱拳行礼。
“老朽受教了,此时老朽终于明白,为何陛下会如此信任大人了。
韩大人,您想必已经看出来了,老朽与边举的关系,实不相瞒,在老朽心中,早把他当成了自已的亲生儿子。
边举的能力虽然并不出色,但他同样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若是有可能,希望大人将来能尽可能提携一番。”
边举更是瞬间看向韩玉,目光中带着期盼和忐忑。
“王老,韩某不过是帮朝廷做事的临时之人,又岂敢做出这种保证。
而且韩某认为,为官者若是太追求官位,是本末倒置的一种行为。
许多时候,只要将自已的分内之事做好,为朝廷分忧,总会有人看见的,官位它自已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