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里现在是什么情况了?”朱瑜问。
“下、下官在金陵,下官不知啊都指挥使……”挨了耳光那人嘴快,张口就来,当然,这也就是他先挨了十个耳光的原因。
“京里……”另一人当然怕挨耳光,赶紧开口,“自,自永乐,啊不,朱棣登基以后,他,他一直在收拢北方各州的官员和人马,京城的各衙门里的人,只要是留下的,基本上要么升职要么原职,没有谁被罢黜。京城的百姓也都保持着以前的生活,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朱瑜点点头,这像是二皇子的风格。
“然后就是……”那人犹豫了一下,显然是吃不准要不要把这个消息说出来,“朱棣他和草原人签订了和约,割让了凉雍二州给草原人。”
“割让?”朱瑜一愣,他这边还没有收到这条消息,“永乐他是直接把这件事公之于众的?”
“是在朝会上。”那人想了想。
“没有引起反弹或者批评吗?”朱瑜问。
“还是有的,只是并不严重,朝堂诸公们比较想得开。”那人回忆了一下,“至于民间,虽然说闲话的不少,不过毕竟是民间,也出不了什么乱子。
他出京时国子监的学生还没有开始闹事,所以他并不知道。
朱瑜点点头,上位者制定政策的时候,往往只是稍带着满足一下民间的需求,而不会以民间的需求为出发点,所以二皇子在需要的时候直接“想干什么干什么”,反而是正确的。
“京里的武备如何?可有南下的打算或者准备?”朱瑜又问。
“这……”那人皱着眉头,“下官是礼部的,的确不知,这……若说南下,至少下官出京前没有注意到朝廷有这方面的准备。”
“好吧。”朱瑜点点头,向一个礼部的人问兵部甚至枢密院的事情也的确有点不合适。
他转向挨了耳光的人,问:“金陵那边呢?现在是什么情况?”
这人恰好参与了礼部的整个搬家过程,对礼部的人员去留情况比较了解,于是絮絮叨叨地说了半天,结果除了林尚书也跟着朱元璋去了金陵之外一个有用的点都没有。
“皇上有没有提到过或者表示过想要打回江北的想法?”虽然知道大概率没什么结果,但朱瑜还是问了一句。
“没有。”那人回答得无比肯定,“下官每次朝会都参加了,皇上从来没有说过一次要打回江北,或者说收复故土之类的话。”
这也很符合大皇子的性格,没有绝对的把握就不去想那些非份之事,朱瑜默默地想。
如果两边都不打算到对方的地盘上去……不对,他摇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二皇子肯定会想要南下,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手里没有水师,这一点是齐泰告诉朱瑜的,而大皇子手里虽然有水师,但水师并不能上岸,运兵过去也不一定能打得过北方经过了一系列战争的原大明禁军。
这样算下来,眼前的局势真的开始在往南北分治的方向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