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这次,老伯更加配合,眼里真的看到了希望。
一个无名的小子,愿意帮他更多是出于义愤。论相信,他肯定是更相信那边成名已久的白大褂,然而药确实太贵,是他绝对负担不起的。
现在李阳春来就不同了,医馆是李阳春的名义开的。可是他多数时候一个月也就是来坐诊四次。而且多数不提前通知,完全看李阳春的心情。
所以,来这里要想遇见李阳春,只能是靠运气。
达官贵人自然有其他的渠道找李阳春看诊,普通人则只能撞大运,或者多来几次。穷苦人家则只能靠神灵保佑。
谁能想到,今日就菩萨显灵呢?
左右手切脉后,又看过白大褂开的方子。这个方子确实算他一脉传下来,论用药倒也没有问题,可要说更便宜能替代的法子。
想了想,李阳春也不是非常确定的道。“如果要用便宜的方子,先用连栀二陈汤怎么样?再加水牛角与人工牛黄,效果虽差些,总比没有好。”
论世俗的思路,倒也差不多。比如林默刚才说的制药之法,能让水牛角发挥出近乎犀角的功效。
人的眼光,难免会受时代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譬如说对普通人来说,犀角极珍惜,据说黑市上价格已经达到了两千块一克。比传统的牛黄、狗宝的价格更贵。
所以大家下意识就觉得,犀角肯定比水牛角好。只是因为“珍稀的一定好”这个思路所桎梏。
历史上却并非如此,犀角罕见,是因为犀牛在九州已经灭绝。所以现在能用的犀角,要不是传世的古物,要不是其他地区的犀牛贩卖而来。反而古代的时候,就没有这么珍稀。
所以在古代,用一些制药的方法,使两种药具有相似的效果,是极常见的。只是古人大多数时候觉得没必要,特别是御医等名医,他们本就可以获得好的药材,如果不是心怀仁慈,要为穷苦治病时,就不用特意制出珍贵的药。
只有金篆玉函这等千古奇书中,才会记下并传承这些方法。
同样的例子还有个东西,叫“琉璃”。
佛家以琉璃为七宝,唐时琉璃是五器之首,尤在金、银、珊瑚、玉石、砗磲等名贵宝石之上。
实际上琉璃就是纯度不够的玻璃,因为其中夹杂的矿物在古人冶炼的过程中,制出五颜六色的珍奇宝器,美轮美奂,纯粹干净。
佛门有一位东方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以琉璃为身,净无瑕秽,便是借琉璃的特性来表征佛法。
但谁能想到,在当代,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制作琉璃。就连极纯净的玻璃也可以批量生产。
玄门与佛家都有借琉璃制作的法器,认为琉璃有驱邪的特性。难道因为玻璃可以量产,这种特性就消失了吗?
显然并非如此,只是人心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时移世易,物之贵贱随世而异。人心因此认知出现变化,错认贵贱为其本来属性,羡贵而恶贱,失其纯粹。
《道德经》有云:“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何者为圣?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