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的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
鞑子骑兵出神入化,那是因为大部分鞑子骑兵从小的游戏,就是骑羊。长大骑马。骑术都深入骨髓中了。与马的配合,根本不是安南人所能有的。
即便陈国峻从云南拿了两万匹马。刚刚开始还想建立成建制的骑兵,后来放弃了。只能将战马分散到军中。一部分被陈国峻留在身边。在几次大战中,安南的骑兵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就被打得稀里哗啦了。
且不说,这一次陈国峻并不是来围剿鞑子骑兵的。
就算是,此刻陈国峻也觉得拿不下。
只能逃。
刚刚冒头的鞑子骑兵也发现了陈国峻一行人。却不急着追。只是优哉游哉的坠在陈国峻等人后面,明明是一名骑兵,却仿佛身后有千军万马,一旦怯意都没有。
忽然。陈国峻就听见左右号角声响起。
鞑子骑兵人数不过百余人。但却分成数队,已经悄然分布在陈国峻所部三面。此刻突然向陈国峻突击而来。
双方马上相交,短兵相接。
陈国峻亦拔刀力战。
只是,鞑子骑兵看似慌乱却非常有章法。彼此之间默契十足,几个骑兵,或者十几个骑兵,就形成一个突击队,倏忽一声,杀进陈国峻队列之中,又忽而杀出。此刻另一队又来。
而且陈国峻看得清楚。
鞑子骑兵这种小分队,人数是不固定的。
是根据战场局势临时组建的。因为鞑子骑兵以少围多。他们骑兵站得很散,彼此之间距离些远,根本没有泾渭分明队列。似乎每一个骑兵都独立决定自己的进攻与撤退。
当某一个骑兵看到机会,他一个人都敢冲上去。而身边的战友,会默契给予掩护,就形成一个突击分队。而这一次突击结束后,这个小分队就自然解散了。
因为陈国峻所部人多。鞑子不会与陈国峻长久接触。都是突入杀几个人,扬长而去。找机会,再杀入,再杀出。
这还是因为在安南好几个月,特别是雨季临近,空气中越发潮湿,让鞑子的弓弩不好用。这才用马刀。否则,陈国峻就能看见,为什么蒙古骑兵一个百人队,敢追着几万人打了。
但是即便如此。
陈国峻这边也支撑不住了。
陈国峻从小弓马娴熟。自己亲自杀阵,连杀数名鞑子。但是个人武勇,在这样的战斗中是发挥不了太多作用。
鞑子骑兵,人马合一。一人一马,几乎不可能分开。但是陈国峻麾下,马术平日够用,但是这种激烈的战场上,很多人都下意思管控战马,怕坠马。
但问题是,人有这个顾虑。战马各种动作就很保守。
鞑子骑兵来去如飞,战马可劲撒欢。而安南这边,却好像骑着马的步卒,小脚老太婆。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
陈国峻只能叹息一声,一边引亲兵向西南方向逃去。
另外一方面下定决心,宁死不辱。
长刀握得更紧了。
心中反而平静。
战死这一件,早就是反复思量过的事情了。反而不那么在意了。
就这样,陈国峻身边的人越来越少。
鞑子虽然不知道陈国峻是谁,但是陈国峻身边骑兵,以及陈国峻本人的武勇。让他们知道,找到了大人物了。死死咬住,甚至有几次用绳套,想要活捉陈国峻。
就在陈国峻自期必死的时候。
忽然一阵激烈的马铃响,却是从西南方向而来。
陈国峻放眼看去,却见数骑冲入战场。为首一个人纵马如龙,长枪突刺,连杀三名鞑子,丢掉刺在鞑子身上的长枪,放手拔刀。冲入鞑子骑兵之中。从队头杀到队尾。
兜头回来,再杀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