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 > 第29章 成皋之战下(第1页)

第29章 成皋之战下(第1页)

汉王则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

——《史记·高祖本纪》

汉三年(前204年)八月,项羽攻破荥阳后继续向西进兵,准备攻打刘邦所在的成皋。

刘邦得知项羽西进后,知道仅凭自己手中这些从关中招募的新军,很难抵挡项羽统率的楚军主力,便也不去抵抗,直接率军退出了成皋。

撤军途中,刘邦得知韩信就驻军于黄河以北的修武,却迟迟没来增援,心中顿时生起一股怒火,不禁想到,“荥阳形势如此危机,你韩信手中有兵且近在咫尺,却眼看着荥阳陷落而不救援,既然你不愿意出兵,那还是把兵权交出来吧”。

想到这里,刘邦命令大军西撤巩县驻守,自己则和夏侯婴渡河北上修武。

次日清晨,与夏侯婴赶了一夜路的刘邦来到修武的汉军军营,守门士卒不认识刘邦,询问刘邦身份,刘邦便自称是刘邦使者。

士卒闻言连忙入内禀报,负责值守的将领闻讯来到营门前查看,作为刘邦旧部的他一眼便认出了刘邦,刚想上前拜见,却被刘邦示意制止。将军于是不再行礼,连忙命人打开营门,将刘邦请入了军营。

当时,由于天色尚早,韩信和张耳尚未起床,守门将领原本想派人请两人前来拜见刘邦,却被刘邦制止。守门将领虽然感觉奇怪,但也不敢多问,只好跟着刘邦向着军营深处行去。

刘邦此来,本是为了夺取韩信的兵权,然而对于这支军队是否仍然效忠于自己,刘邦却实在没有什么把握。虽说在韩信率兵出征之前,刘邦为了防止丢失对军队的掌控,采取掺沙子的方式,将大量嫡系归入了韩信麾下,可是如今这营中的士卒,大多都是韩信和张耳自代地和招募重新招募而来,这些人对自己是否忠诚,刘邦可不敢保证。

若是韩信真的有心反叛,而自己又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仅凭孤身而来的刘邦和夏侯婴,别说夺取韩信兵权了,恐怕自己两人当场就会被韩信扣下。如此情形下,刘邦岂敢召见韩信和张耳。

刘邦在向守门将领询问清楚韩信中军大帐的位置后,便一马当先向着中军大帐行去。他知道,一般情况下主将的印信兵符都在这里。

中军大帐虽然有士兵守卫,但面对刘邦出示的信物,以及守门将领的证明,这些士兵岂敢阻拦,只得放刘邦入内。刘邦于是命守门将领守在了帐外,不许任何人向韩信报信,自己则和夏侯婴两人进入了帐内。

刘邦与夏侯婴进入中军大帐后,便四下翻找起来,不久便找到了韩信的印信兵符,刘邦这才松了口气。

收夺了韩信的印信兵符后,为了避免惊动韩信,刘邦命守门将领派人召集汉军将领前来。待到将领们赶到中军大帐后,刘邦向他们出示了印信兵符,命令他们调集军队跟随自己南下。

虽然韩信军中不少人都是平定代地和赵地后所招募的新军,但各级将领却几乎清一色都是刘邦旧部。因此,即使没有韩信的将令,但面对已经掌握了印信兵符的刘邦直接下达的命令,这些将领也是不敢有丝毫违拗,齐齐应了一声后,便各自归营,整顿军队准备开拔。至于少数忠于韩信和张耳的将领,则直接被刘邦命人抓了起来。

刘邦见自己并未失去对军队的掌控,这才心中大定,待到大军集结完毕,也不理会毫不知情的韩信和张耳,便率军赶往了巩县。

直到大军开拔,韩信这才被惊醒,连忙询问左右侍从发生了何事,当得知刘邦已经调走大军后,韩信连忙爬起身,想要前去拜见刘邦,然而哪里还有刘邦的人影。

不知自己因何触怒刘邦,更不知刘邦为何收夺自己兵权的韩信,就这么呆呆的坐在了大帐之中,也不知道心中在想些什么。张耳亦随后赶到,面对如此情形,两人也只能面面相觑。

片刻后,有将士前来替刘邦传信,命令赵王张耳留守赵地,并任命韩信为赵相国,率领剩余汉军,在赵地重新招募训练军队,向东攻打齐国。

从传信的使者口中,韩信才知道,原来刘邦是恼怒自己没有出兵救援荥阳。

然而,在韩信看来,自己这么做并没有什么错。当初自己之所以率军驻守修武,主要是为了防止项羽出兵北上侵夺赵地,虽然他也知道荥阳前线战况激烈,但为了不给楚军可乘之机,还是选择了按兵不动。

韩信认为,只要赵地仍在汉军手中,项羽即使攻破了荥阳,也不敢全力进攻函谷关,汉军就仍有一战之力。否则,若是赵地有失,项羽不仅可以全力进攻荥阳,而且还可绕道赵地夺取河东地区,进而威胁关中腹地,形势将对汉军更为不利。

韩信也知道,刘邦绕过自己调走军队,乃是对自己的敲打,告诉自己他今天能轻易调走军队,他日如果韩信再有异心,可就不止夺走兵权这么简单了。

即便搞清楚了刘邦的用意,但韩信自认从战略层面考虑,自己按兵不动才是最优选择。因此,即使明白自己的按兵不动,已经触怒了刘邦,引起了对方的猜忌,但韩信仍不认为自己从大局考虑的做法有什么过错,因而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项羽夺取成皋后,原本想要趁机继续西进,却被汉军凭借地利优势挡在了巩县,难以再进一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