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王府,李恪正在书房中看书,就见王中长向李恪汇报,说董伯仁的车架已经进了太原城,正向王府而来_泡&书&
李恪立即吩咐众人到府mén口相迎
北王府众人立即来到府mén口,李恪刚踏出王府mén槛的时候,就见黑衣卫骑兵已经到了王府mén口,黑衣卫骑兵后面则是董伯仁等的车架董伯仁的车架一到mén口,李恪就主动上前,这使得从车内出来的董伯仁受惊不已,他可不敢承受李恪这样的礼遇可是李恪没有理会董伯仁的推辞,将他亲自扶下了马车
董伯仁下了马车,这才跟李恪施礼,而这个时候跟随在董伯仁车架后面是四辆马车也都停了下来,就见从车中走出四个已过不huò之年的文士
四名文士看到李恪,上前给李恪施礼
“老朽陈叔达、李百yào、杨师道、苏世长见过北王殿下”四人相继李恪施礼道
“四位先生不用多礼请”李恪向四人道
“殿下请”四人对李恪道
然后,董伯仁和四人一同随李恪来到了北王府的大殿
等来到大殿,shìnv奉上茶水,等主宾落座,董伯仁这才向李恪介绍了四人一番这不介绍则已,一介绍倒是让李恪吃惊不已
因为,董伯仁找来的这四人在隋朝的名气不小啊
此时,李恪才发现为什么董伯仁要亲自去请他们,陈叔达、李百yào、杨师道、苏世长,这四人放在隋朝,任何一个人都是当时的大师级人物啊
通过董伯仁的介绍,李恪算是了解陈叔达、李百yào、杨师道、苏世长四人
李恪同伙董伯仁的介绍,心里对陈叔达、李百yào、杨师道、苏世长四人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陈叔达,字子聪,吴兴长城人,他是陈宣帝顼之第十六子,约生于宣帝太建五年,年约五十七岁,太建十四年的时候还被封义阳王,接着任仁武将军,置佐史祯明元年又被任命为封丹阳尹三年入关,叔达善容止,颇有才学,年十余岁,尝shì宴,赋诗十韵,援笔便成仆shè徐陵甚奇之在隋大业中,拜内史舍人,官至绛郡太守以郡归李渊,授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与温大雅同掌机密后拜shì中,进封江国公、初唐宰相尝赐食御前,得葡萄执而不食高祖问故,以‘母患口渴,求之不能致yù归以遗母’对高祖喟然流涕,因赐物三百段后坐阁庭不理,为有司所劾朝廷不yù彰其罪,听以散秩归第
尼玛李恪了解了陈叔达的这些情况之后心里也震惊不已,这绝对是个人才啊自己这是捡到宝贝了啊唐初的时候任过宰相,能当宰相是什么样的人才,李恪心里可清楚的很但是,李恪心里还是疑huò,这样的一个连宰相都不做的人,董伯仁怎么能请得动他呢?
不过,既然已经来到了太原,还答应在汉学院任职,李恪就暂时不在去想这个问题
他又想思绪放在了第二个人身上,他就是李百yào,字重规,定州安平人,李恪依稀的记得他好像是一个史学家而李百yào的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隋文帝时李百yào还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据父旧稿,兼采他书,经十年,成五十卷,后宋朝人为区别萧子显的《南齐书》改为《北齐书》
能够编史书的人?肯定有大才,再者李百yào还在隋炀帝时期任过司马,李恪对这个人不由的增添了好感
第三个人便是,杨师道,字景猷,隋文帝族侄观王杨雄之子
当李恪除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心里隐隐觉得这个人跟自己有关系果然,原来是隋文帝的族侄观王杨雄之子李恪依照辈分一算,杨师道还是比自己要大一辈李恪惊讶于董伯仁的能力,连杨师道这样的人都能请到汉学院任职,现在他不得不佩服董伯仁给自己当老师,他这个老师当的还真称职
至于,苏世长,他的父亲是苏振,北周封为建威县侯11岁时,上书北周武帝,武帝惊异,特召见他世袭父爵入隋,为长安令,大业未年为都水少监唐开国,历任陕州长史,天策府军谘祭洒苏世长机辩博学,敢于直言,多次劝说太祖李渊,以隋为鉴,惩其奢yín,不忘俭约,拜谏议大夫
当李恪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他心里在震惊之余也对汉学院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稍微缓和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李恪这才对四人说道,“能请到四位先生,这是本王之福啊还请四位先生受本王一稽”说话之际,李恪躬身拱手道
“殿下,老朽等不敢当啊”说话的是杨师道,他现在已经语气哽咽,而四人之中除了苏世长之外,其余两人李百yào和陈叔达也是语气哽咽,连连向李恪表示自己不敢当
李恪看到三人的举动,心里吃惊不已,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三人见到自己之后会lù出这等悲伤之态随即,他将目光移向了董伯仁,见董伯仁则是微微点头,李恪便明白了董伯仁的意思
随即,李恪跟四人介绍了一些关于汉学院的想法和宗旨,得到了四人的肯定而李恪见四人都已经上了年纪,就让四人到厢房休息
等到四人离开,李恪和董伯仁来到书房,李恪这才向董伯仁问道,“老师,刚才在大殿上,陈叔达三人?”
“殿下,陈叔达、杨师道和李百yào可都是隋朝老臣啊而今天看到殿下,他们心里岂有不ji动之理呢?”董伯仁语重心长的说道
经过董伯仁这么一说,李恪这才明确其中的关窍,而这句话也解释了为什么苏世长的举止没有其他三人那个ji动,原因的苏世长没有入隋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