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回到唐朝当王爷 > 第九十三章 不敢居后(第1页)

第九十三章 不敢居后(第1页)

李恪在御书房给李世民荐人献策的事情不到下午就传到了东宫李承乾的耳中,也传到李泰在延康放的卫王府,更是传到了李佑的齐王府。

李承乾在东宫知道李恪在御书房推荐了苏定方,并且献上了组建新军的册子之后,心里恼怒。在除夕晚上的家宴中,李恪献上的唐刀就抢了众人的分头,特别的李承乾的分头。李世民在看完李恪的礼物之后,对自己所献的一副盔甲只是点点头表示满意而已。

李承乾在心里就憋着一气,如今听说李恪上书荐人,而其还提出了什么新军组建方案,让李承乾的心里更加暴怒。他觉得李恪的上书肯定是汉王府的官员出的注意,而自己东宫的这些人除了给自己将一些圣人之言,明君之道外什么都不说。他们怎么没有一个像汉王府那样的为自己出谋划策的人呢?所以,他将东宫的一众属官召集到大殿,询问对策。

“大家都知道上午汉王给父皇上书推荐了他府中的校尉苏定方组建新军,而且,听说他自己也上书提出了什么组建新军的建议。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李承乾语气不善的问道。

“太子殿下,汉王献策荐人也是顺应皇上的意思,并没有什么不对。”说话的是太子少师李刚,“殿下何必在意他人的举动呢?还是勤奋学习圣人明君的治国之道才是上策。”对于李刚而言,李承乾已经的太子,他现在需要的不是跟李恪等人争宠,跟李泰等人争夺权力。而是好好学习治国之策,到时候顺利的登基就是,没必要趟不必要的洪水。

“学习,学习,你们就知道让孤学习,难道没看见人家都欺负到我的头上了吗?”李承乾大怒,斥责李刚道。

“难道殿下有什么良策?”太少少傅张玄素问道。

“孤要是有对策,要你这臣子干吗?你们不就给孤出谋划策的吗?”李承乾对张玄素也不客气的斥责道。

李刚和张玄素对李承乾动不动就发怒,没有自己的主见感到无奈,相互注视一眼,微微摇头不在言语。他们都是文臣,知识渊博,会的治国之道,懂的圣人之言。但是,对于兵法一事,他们根本就不了解。所以,在这方面也想不出什么问题。而李承乾如此不顾情面的斥责他们,让两人的心里有些灰心。

确实如同李刚和张玄素想的一样,李世民给李承乾安排的老师都是海内大儒,都是名噪一世的大家。若论圣人之道,明君之志,治国之道他们无所不精,而说到兵法一事上就不是他们所长。而李承乾虽然有东宫六率,可是负责东宫六率的太保杜如晦和少保刘政会基本只是挂个虚职,根本就不来东宫。所以,东宫六率也不在李承乾的掌握之中。所以,李承乾身边除了几个侍卫之外,就没有一个像样的能懂兵法的人。

所以,东宫众人给李承乾出谋划策半天也没有拿出一个实质性的建议。如此,弄得李承乾对他们每个人都没有好脸色。

“你看看你们,平日里把自己吹碰到说什么会什么,问什么懂什么,怎么到了这个时候你们就拿不出一个好点的建议来呢?汉王参与组建新军,李泰和李佑还能善罢甘休?你们不拿出个方案出来,让孤怎么下台,怎么跟父皇交代。”李承乾在想到李恪,李泰和李佑今后会因为组建新军献策而受到李世民的夸奖时,心里就不由的气愤不已。

“汉王推举他府中的校尉苏定方,其目的不言而喻,皇上肯定不会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再微臣看来,汉王献策多半是为了推举苏定方而掩人耳目。所以,殿下不用为此动怒,他汉王能举荐人才,殿下为何就不能举荐一名将军呢?”此时,王仁表站了出来说道。

“王舍人说的对,微臣也建议殿下举荐一亲信之人,组建新军。”崔知机也符合王仁表的话说道。他们两个论才能不及张玄素和于志宁等人,论威望不及李刚于志宁等人。唯有他们的家世,他们背后的家族的原因,才能让他们能否侍奉太子。所以,他们两个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便结成了同盟,时常个李承乾出些主意,以便不让自己失宠。

李承乾在听到王仁表的建议之后,眼前一亮,他也觉得王仁表说的有道理,没准李恪献策的目地就是为了推举苏定方呢。所以,他面色有些缓和的说道,“那不知道两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两人哪里又什么合适的人选,被李承乾一问,半响沉默不语。李承乾又将目光转向李刚等人,见他们都沉默不语,脸上出现了怒色。

李刚和张玄素等人心中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因为刚才崔知机说让李承乾举荐一名亲信之人。可是,能跟李承乾有亲信之称的是谁?他们心里都清楚,除了长广公主之子赵节之外,再无他人。所以,他们宁愿沉默不语,也不愿意给李承乾推举这样的人,让李世民对他们心生不满。

而崔知机和王仁表如此说是因为他们都是世家之后,而赵节是公主之子,平时在一起很合得来,又见到赵节在被推选长安县令的事情被驳回,才如此想帮自己的好友一把,顺便在李承乾面前献宠才如此说。此时见李承乾又要发怒,王仁表连忙道,“殿下,长广公主之子赵节能文能武,殿下何不举荐他呢?”

李承乾对赵节本就很亲近,见王仁表和如此说,又见人中不说话,就将事情定了下来,让于志宁给他草拟奏章。

而在一旁的李刚和张玄素知道李承乾的秉性,见此时已定,也就不在说话,免得自己又被他训斥。

再说李泰在搬到延康坊的齐王府之后,下了一番功夫,四处走动,终于有了不小是收获,将检校吏部侍郎温彦博和右骁卫中郎将程名振纳入了自己亲信之中。此时,他也在齐王府的书房和温彦博。程名振好友司马苏勖讨论李恪上书推举苏定方的事情。而他们得出的结论也和李承乾一样,认为李恪献策多半是为了推举苏定方而掩人耳目。所以,在几个人详细的讨论了一些关于如何组建新军,如何上书的问题之后,李泰决定上书推举程名振编练新军。

李佑和李泰一样,也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几个大臣的拥护,他们分别是薛万彻和王文度。不过,这个两人跟李佑的态度很暧昧,让李佑搞不清楚他们的真心的投靠他,还是敷衍他。所以,在知道李恪上书举荐苏定方之后,他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人没人,要策略没策略,只能作罢,望洋兴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