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儿知道老太爷舍不得藏了多年的粮食,凑上来宽心道:“就知道爷是个通情达理的大好人,沈大人收到咱家送过去的粮食,心里头指不定怎么感谢爷呢。”
老太爷白了孙女一眼,继续抽着旱烟。
说服了老太爷,接下来就是运输的问题,这么多的粮食,仅凭他们姚家的力量短时间内很难安全送到长陵去,为了慎重起见,众人一商量,姚二柱第二日便去县衙求见沈县令。
沈县令一听姚家竟然一下子拿出大批粮食要送去长陵,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莱阳县属于湖阳府城地界,不归长陵那边管,且从府城上司那边传来的消息,甚至有人隐隐在此事上暗中阻拦,所以长陵这次大肆收粮暂时没有影响到这边。
可是沈默是他亲外甥,这个时候他这个亲娘舅怎么也得帮衬外甥一把,可惜自从收到消息他便开始在辖区内想办法收粮,到现在也不过收上来两千多石。
所以沈县令一听姚二柱说愿意捐粮自然高兴,至于无法把这么多粮食全部运送过去的问题,立刻表示运粮的事交给县衙,让他们只管放心。
翌日一早,沈县令便亲自带着官差过来。等把所有的粮食堆积在一起一过称,好家伙,竟然有一千多石!
沈县令大喜过望,当场决定免了姚家三年的赋税,作为一城知县,这个权利还是有的。
姚老爹一听心里稍稍好受一些。虽然比起他舍出去的那一千多石的粮食,三年的赋税实在算不上什么,但多少是个安慰,最重要的这是县令大人给予他们姚家的一份荣耀。
想通了这一点,姚老爹激动地忙又下跪磕头,沈县令乐哈哈地搀扶起来道:
“老太爷多礼了,你们此举乃是大义,于私也是帮了我外甥的大忙,理应我们感谢你才对,我看这样吧,此去长陵送粮,你们家派一个人跟着去,这样更稳妥些。”
姚老爹一听自然一万个愿意,把眼光投向两个儿子,姚二柱刚从长陵回来,离下次送货还有段时间,想了想道:
“大林、二林两个在家没啥事,不如叫他们两个跟着官爷们跑一趟,也能多见识一些场面。”
姚老爹哪有不应允的,当下做了决定,让大林、二林两个简单收拾了一下,跟着送粮的队伍一块儿出发。
很快家里的粮仓被腾得一干二净,看得姚老爹眼泪汪汪,可小辈们都说值,没办法,老太爷认命了。好在还有两个多月,等今年秋收下来,家里的粮仓又可以用上了。
果儿看着爷爷满脸不舍的表情,心里觉得有些对不住老人家了,不过她很快给自己打气,没关系,粮食没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等秋季收了玉米以后,是时候考虑种冬小麦的事了。
他们莱阳这一带地处关中地界,脚下耕种的是肥沃的黄土地,祖祖辈辈都是种的春小麦,即春耕时播种,秋季收获,粮食一年产一季。
但是果儿很清楚,在前世,这片黄土地上则是延续着一年两季的丰收,春耕种下玉米,秋季收获以后便开始种植冬小麦。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来年春季冬小麦开始迅速生长,到五六月份便可以下地割麦子了。
因为关中地区每年冬季虽然也是雪花飘飘冷得人伸不出手来,但是比起更北的地方比如京城一带,其实温度稍暖一些,在前世,早就实现了每年一季麦子,一季玉米的两次收获,大大提高了粮食年产量。
既然在前世可以做到,这就证明脚下这片土地是完全可以种出冬小麦的。
所以她曾跟二伯说过买冬小麦种子的事,也不知二伯找的怎么样了?
想到这里果儿直接问起来:“二伯,上次我跟你打听哪里买到冬小麦的种子,你打听得怎么样了?”
姚二柱被侄女一问也想起这事:“你说这个呀,有眉目,我这段时间寻了几个南边来的客商,跟他们打听过,他们南边就是种的冬小麦,不过咱们这一带种的都是春小麦,所以冬小麦的种子从来不往咱们这边运。
咱们要是真心想买的话,得提前付一笔定金,下次他们过来贩货的时候可以帮着带过来。
不过,丫头,你真打算种冬小麦?二伯可要提醒你一句,咱们这一带祖祖辈辈还没种过冬小麦呢。”
果儿葡萄眼一眨:“祖祖辈辈还没种过玉米呢,不照样种了,放心吧二伯,咱们姑且试试,万一又成功了呢?”
姚二柱细细琢磨一圈儿,眼神里泛着一丝激动:“要是又能成功,那是不是表示,咱们这里也能实现一年收获两季的粮食?”
天爷!姚二柱在心里默念了一句,再看向果儿时一颗心也膨胀起来,一个小丫头都这么敢想敢干,他堂堂一大老爷们儿有什么不敢尝试的?
姚二柱:“好,那咱们就好好试试,我明天就去一趟县城,找南边的客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