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罕见地没有了之前剑拔弩张的气氛。
投降派大臣们刚刚失去了跟他们妥协好的汪伯彦,他们哪里有心情先开口针对皇帝啊?
“诸位臣工,朕昨日建议的提名十位新军统领的办法,似乎昨日就有人心生不满啊?”
在等了半响之后,
赵朴还是率先开口打破了僵局。
“启禀陛下,新军的建立,我等朝廷臣工都是欣然同意的,只是您先前所说的策论选罢法,让老臣不敢苟同!”
彼时汪伯彦不在,唐恪自然就变成了这群人中间的老大。
此时皇帝想要浑水摸鱼过去,他自然是不能继续沉默下去了。
“唐爱卿呐,你之前说这个策论选举不太公平,那请问唐爱卿,你可有比这更加稳妥的法子?况且眼下局势糜烂,朕意欲选拔新军将才,建设新军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北上收复祖宗之土,怎么?你还要为将者去考诗词歌赋?”
赵朴这一次是有备而来。
其实在一开始他就料到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所以才会第一时间在汪伯彦稳固投降派内部的情况之下,起草诏书,将他给打发到赵构那边去。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他这是在赌!
毕竟汪伯彦已经贵为右丞相了,皇帝的诏书,他大可不必接受。
但他们却不知道,皇帝对汪伯彦的了解甚至超过了汪伯彦他自己对自己的了解。
毕竟此君在北宋末年,乃至南宋初年做下的事情可是太出名了!
此人胆小怕死,毫无志气,只想苟且偷生,荣华富贵,不敢轻易弄险,对于权位的迷恋不如对于钱财的痴迷。
所以赵朴才会准备了两手方案,最坏的打算就是将他送到临安府,送到赵构那里,执行刘伯温说的背黑锅计划。
让天底下的“大儒之士”、“真正的人才”、“卧龙凤雏”等等,前去投靠赵构。
让赵构的麾下“人才济济”,如同昔日暮年之荆州刘表,座下人才无数,名士如云,可惜大多颇有盛名之辈却是坐而论道,空谈误国之人。
眼下,这一连环三问。
让唐恪是犯了难。
他那褶皱的皱纹很快就爬满了他的脸上。
“陛下,你这就有些。。。。。。就有些强词夺理了。”
“哦?唐爱卿,朕何来强词夺理之举?策论,考的是军官们的大局观,对于掌控军队的把握,如果连这策论都不能考过,如何让这群不知兵的读书人去做军官?”
“可是陛下,昔日赵括马谡之流,纸上谈兵的事情,你忘记了吗?策论不可靠,那是王安石遗留下来的遗毒!老臣还请陛下三思!”
“臣等还请陛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