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力?军力能有什么问题,还拿景泰朝的大明官军当做是正统朝时期吗?
俞纲看着投来的目光尴尬笑笑,这里面自己算是辈份低的了。如果从挂职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算起于谦在兵部待的时间快四十年了,而王文也在兵部挂过尚书职,彻底交付差使到内阁也就这两年的事情而已。
“官军兵力倒是无虞,仅塞北匆促间可起十余万精锐迎敌,若是要发大军征讨西狄只消月余时间便可得精锐官军五十万而于边备无损。若是事急,尽起精锐一百五十万也不过是转瞬之间。”俞纲的话听起来平平无奇,可仔细体会其中含意不少。
匆促间的十余万精锐那是北部各关、镇可以抽调动员的机动力量,以塞北官军的机动性特征这十五万精锐必然是精锐骑兵、车营和以拥有大量畜力而达到快速反应着称的轻装具步兵队伍。
一旦塞北的瓦剌死灰复燃又或者金帐汗国方向有异动,仅塞北可以快速反应的官军队伍不消半月仅凭烽火、号炮、旗鼓传信就能从各地关、镇召集到十余万快速反应部队直接顶上去与敌人接阵。
如果是发生大规模战事,仅凭轻装军力无法制胜时调用重装部队的同时会需要召回就近的清退官军入伍待命,并同时向地方上的二、三线部队紧急调用备操军、运军等守备性、辅助性部队进入主动部队营盘做主力军恢复性操练直到下一步命令。
这么一算下来月余时间可以在不受大的影响情况下使二、三线部队进入主力官军营盘接替从事部分工作,不会对大明的军事防御体系造成致命的影响。
“若是尽起精锐一百五十万,大明四周若再有异动岂不是会捉襟见肘了?”王一宁对于正统十四年的事情还是心有余悸,可不想再出现大明精锐尽出京城空虚的事情了。
“那倒也不会,刚才算的是塞北直至江北的军力调配。”俞纲的一句话让王一宁的心安定了不少。
“什么…是塞北到江北的军力?”突然悟出味来的王一宁一惊“这意思是江南……”
大明没有搞宋朝的弱枝强干那一套,在永乐时期又废除了边疆封藩的国策,即便是边军也是朝廷直接派出文官、内臣、武将一同镇守。这样就有了文臣和内宦一起挟制武将,避免武官大权独揽一朝心生异念对朝廷不利的局面。但是这也造成了边军重镇屯驻大量官军的局面,比如前一世的大明九边重镇占据了大明朝的财政硬生生耗死了明朝的活血,也可以说养寇自重的边军折腾完了大明朝廷。
这一世的北部边镇每一城、每一镇也都有数万官军镇守,但是所谓的江北全部官军实际上也就是自西北的陕甘到山西大同、宣府再到辽东这一线属于精锐军力配置,再往南就是二线的备操军和三线的运军、铺兵等辅助军力了。如果说江北一线可以调动的官军精锐可达一百五十万人,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自北京城卫戍部队这一线可以抽调的精锐部队有这么多,那江南呢?
“是啊,算到江北的辅军全部顶上正军的营盘之后可抽调的精锐官军一百五十余万是有的,这还没有算辽东、天津、胶东、上海这一线的水师营盘。但是算上了各处讲武学堂的学军,毕竟大量抽调官军也需要有足够的武官配合。这些学军虽然没有实战经验,但是用来辅助正军中留守人员组织备操军、运军进行操练是够的。经过一番操演后相互也熟悉了,一旦需要征召也能不至于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了。”见王一宁满脸疑惑不解的样子,俞纲连忙解释道。
“那江南…”不知道自己该不该问,王一宁话到一半又忍住了。
“水师这些年除了往返倭地、朝鲜之外,主要的军力是配合南方的鸡笼、广州、崖州、交趾几处并与爪哇诸番国易市互通有无。何况主要是操演水战,对西征战事不会有什么具体影响。江南各路驻军其实也是备操军、运军这等后备军力,反而是西南交趾方向有官军十余万精锐可供调动。”自罗通开始,云南、广西、贵州各地就挑选官军一步步紧逼交趾。伐木烧山,交趾连通云南的大路已经彻底打通,沿途驻军对交趾的控制已经形成规模。
“嗯,朝廷对西南诸番的威慑力已经形成,短期内如果没有进一步扩张的意思确实可以考虑采用步步分化、慢慢蚕食的方式进一步将西南诸地收归朝廷所有。屯驻大军反而让番蛮生了不满忌惮之心,于朝廷反而不美了。”于谦表示了赞同,俞纲的意思无非就是可以将西南长期供养的官军大队给抽调出来放到别处更需要的地方,又或者可以清退一部分省下钱财用来供养北部官军应对可能来自西方的威胁…或者用来威胁西方。
听到于谦支持自己的观点,俞纲有些得意,双手一拱向于谦示好。
“只是老夫觉得,不论江南、江北大军,似乎都没有动的必要啊!”于谦后面的话让众人都愣住了,一时间竟没有人反应过来。
“廷益这是何意?”王文是于谦同年,两人同僚多年称呼上一向随意。、
“哦,是这样的…”看见众人都露出不解之意,于谦缓缓说道:“诸位可曾留意到冠军侯、武清侯近况?”
石亨、石彪叔侄近况?众人再是一愣,然后各自沉吟起来。
于谦总督塞北时石彪不过是其手下马弁般的存在…呃…有点夸张了啊!总之石彪当时也就在于谦手下当差混饭吃,现在近乎是被发配到了北归化卫担任总兵,估摸着下一轮调岗时有机会看到他回朝廷里来挂个侍郎的衔被空挂着养起来。
至于石亨,那厮不是被撸了个干净回家养老去了吗?对了,这货在哪里养老来着,似乎好长时间没他消息了…
“还望于阁老明示,这石氏叔侄二人可有什么讲头?”萧镒一听到要打仗就担心钱粮,突然见到于谦转了话头一时也捉摸不清,于是直接问道。
“若真是要对西边对手,依老夫看陛下也不见得就会立时动用官军,或许私兵就足够了。”于谦的回答让人大吃一惊。
私兵?谁这么大胆子敢在大明朝养私…兵…石亨!节庵公方才提到了石亨、石彪叔侄,紧接着提到了私兵,是了是了,也只有他们叔侄才有养私兵的便利条件了。塞北大草原上随便圈划一块地皮,就把清退的官军组织起来放在里面安排好吃住就是了,茫茫大草原上养几百、几千私兵那不就像是……几千私兵打国仗?这能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