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文成武德打一字谜底 > 第132章 大明(第2页)

第132章 大明(第2页)

“未知陛下之意所属……”皇帝把话挑明了可以,做臣子的可不能找死。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搞不好诛连九族——不算皇室宗亲。

“涉及谋反的、科考制度的……能够查得清是冤假错案的查清楚了该平反就平反,有些当时证据模糊或者并无实证的,至少当时诛连这事办错了的,该改的还是要改过来。”

想来想去,朱祁钰还是没有点明那一桩桩血案。太残暴了,简直毫无人性。为了皇位稳固或者毫不存在的帝王权威,无论是忠臣良将还是平民百姓,朝廷是真下得去手的。

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后又能怎么样呢?朱元璋布下的局最终还是被自己儿孙给破了个干净,也为大明朝的无穷后患埋下了祸根。

“启禀陛下,这下面衙门里面难免有些不太妥当的案件,但是大体上还是可以称得上‘尚可’二字。刑部历年复核案件,有疑异的也都做出了处理,其实也用不着专门拿出来说事的。”王文眼珠子转了转,朝于谦一个眼神后开始打起了哈哈。

皇帝不提具体哪个案子,那我们也不提。真是主动提了,说对了正合圣心那是揣测圣意,说错了那搞不好就会大祸临头。都是经历过好几朝的老臣了,这点心眼还是要有的,不然这会坟头上的青草都喂过几茬羊了。

“唉~谁跟你们讲那些了,这几年官制革新我还是放心的。南、北二京在国子监下设的专科学院朕很满意,有些人他虽然做不了学问,但是他能专精某一项,那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是是是…”王文带头扮起了小鸡啄米。

“朝廷取士,三年不过取一、二百进士,各地的举子、秀才、童身怎么办?就不能让他们闲着,不然这些书不是白读了?”朱祁钰搞改革一刀斩了举人、秀才白拿朝廷禄米的福利,更是一个“士绅一体纳粮”割了那些凭功名搞“飞洒”、“诡寄”这一套白占朝廷便宜的手段。

特别是廉政公务局和税务局打配合,多少搞飞洒、诡寄的差点没一口血喷出来。占了朝廷好处全给退了出来不说,还有不少为此摊上污点被夺了功名。

被夺了功名呀~是被夺了功名!一切功名利禄就化为烟消云散了,从此没了翻身的机会。虽然也引起不小哄动,但皇帝陛下一句话问道:“得了功名后损公谋私出自《尚书》还是《春秋》?”就给堵了回来。

读书人读书人,读书得了功名就用这种方法白占朝廷的好处自然不符合孔孟之道的,何况扣上了贪腐、偷漏税的名声,就算不夺功名这辈子也毁了。只是让补上税款改正后用心办好朝廷交办的差使就得了,非有作死的要闹上一闹,也不打听打听景泰皇帝朱祁钰是吃这套的人吗?活该被夺了功名。

“朕到现在对于国子监针对久试不中的秀才安排集训的成果还是满意的,考不上举人没关系,愿意在国子监下认真学一门专业给安排到六部之下为事官也是不错的出路。”

“考了好多年都考不中,不能这辈子就这么废了不是?而且读书人不能一味守旧,放不下面子,这‘明经科’出身也是官嘛!”大明朝当然没有明经科,朱祁钰也就是打个比方举个例子而已。

科举制度是朝廷选拔人才的基本策略,从隋朝使用至今一直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不二法门,自此打破了官阀世家垄断朝廷官员选拔的制度。

但同样也让多少百姓家雪上加霜,多少穷苦人家倾全家甚至全族之力最后供养了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整日里只会痴痴癫癫梦想着有朝一日高中能够改变自己、改变家族的命运,实际上就连两餐一宿都改变不了。

“回陛下,这读书人可不就想着能够靠着自己饱读诗书以自己的才华为朝廷出力嘛!要说读书人放不下体面…这读书人久读圣贤书,心中自有沟壑,如果都……如果都跟田里扒土的,坊里做工的一般了,那人家还读什么书呀!早早下地干活或是出门务工,多少也积攒了些家业,再不济至少也都成家有了子嗣……”看着朱祁钰面色逐渐凝重了下来,王文的话没敢再往下说了。

读书人最初的梦想当然就是登堂入室了,如果不为了这个梦想读什么书?既然朝廷宣传开科取士要纳天下之才,那么天下人为此而努力能有什么错?

开科取士自然有选不中的,就因为这个就出言以嘲讽似的语气说读收人该放下体面反而显得自己格局小了。

“启禀陛下,适才陛下所说的‘平反’,臣等愚钝居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请陛下明示,臣等该如何着手更为妥当?”见到话题被带偏了,而且似乎皇帝陛下与左都御史产生了分歧,于谦连忙出言把话题要给掰回来。

“哦哦,是有些偏了,也无妨,朕也想听听两位对于吏治革新的想法。”

有什么想法?能有什么想法,当然是大力支持喽。虽然新政推行时遇到了些阻力,但是整体看起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按照分阶段改革的结果来看,第一阶段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第一批实在家里负担不起的秀才们最终选择了进入两京国子监学习,为户部就提供了一批条件优秀的新人干吏。

满嘴高喊着无农不稳、天下当以农为先的读书人几乎在农学上都没什么像样的表现,农学挂科几乎成了普遍现象。大家都是读书人,哪里能干得了那种腌臜活计?简直污了圣人教诲!嗯,大家都这么认为,但是学习商贾整日与钱粮打交道就不污了,一点都不污,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总要有人去干才行……

“臣以为…”于谦稍一迟疑接过话头说道:“再看两、三年,科举并吏治的第二阶段改革便可实施了。”

景泰四年,皇帝陛下挟胡濙上奏大军破瓦良哈,搜寻也先官军直至捕鱼儿海的契机宣布吏治改革试点五年计划掀开了大明朝变法的帷幕。经过两年时间的运作可以看到第一批速成班的学员中很大一部分通过了户部考核顺利被分配到下面各个府、县里当差办理钱粮税赋,只是需要的农学博士不出意外是一个都没有。

而整批学员中在算学上有成就的几乎一个都没有,工部几乎是矮子里拔高能挑拣的也没几个歪瓜咧枣。反而礼部、吏部简单,根本就没有安排挑人。

“臣以为不仅六部,各衙门其实都不缺人手,缺的是能够办差使,有手段的能吏。前面提到刑部,这仵作之法就非常人,朝廷一直都缺,只因为仵作向来是贱役,肯操执者本就少,何况还是祖传之术。”

“嗯…命刑部、锦衣卫推荐办案能吏往国子监编撰侦办案件要领并协助教学为朝廷培养能吏……这书名就叫《洗冤录》吧!”

咋,整这么一出就弄出了个《洗冤录》?说好的平反呢?大明朝厚土之下埋了多少怨魂,你身为大明朱氏子孙心里没点逼数吗?

敢不敢把洪武、永乐年间的大案全部来出来晒一晒太阳,看看跟民间那些一、两户人家的案子比到底哪个更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