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谢枋得的担忧
此刻虞醒还在临安。
只是派高九率领云南军两万众,先行入安南,顺便收编安南残军。
但入安南,参与安南之战到什么程度。对于未来安南之战,到底要打到什么程度。虞醒一个人不能决定,他在临安召开谢枋得,王四端,李裕孙等人商议。
只要让决策层全部支持。才能尽可能调动人力物力,参与进入安南之战。
其实虞醒知道。谢枋得也知道。
主要说服的就是谢枋得。
谢枋得说道:“殿下,阿术与安南开战到现在,不足三月。已经横扫安南。安南主力已经荡然无存。安南精华之地,尽在阿术手中。清化府区区弹丸之地。难以持久。安南战事大局已定。臣实在看不出什么反复之处。”
“殿下欲入安南,那就是倾云南之军,与鞑子新胜之军决战。完全指望不上安南。”
“一旦战败,云南根基尽丧。昆明恐怕难守。”
“即便相持不下,云南也坚持不了多久。”
“没有安南粮食,即便有缅甸粮食补充。也勉强可以支撑。一旦兵事连接,恐怕有不忍言之事。”
“臣请殿下三思。”
谢枋得不是不想打鞑子,他比谁都想。
且不说国仇家恨。单单说虞醒用人,就不会在如此关键的位置上放一个主和的。
只是谢枋得在云南是真丞相。即便有人制衡,但真的是总揽朝政,礼绝百僚。云南民政上的所有事情,都在他这里过一遍。除却少府这一块,很难说是军政或者民政的东西外,其他的事情他都可以拍板。
谢枋得有这么大的权力,感激虞醒的知遇之恩。更是自觉承担起责任。
云南的情况,他比虞醒都清楚。
毕竟虞醒更多关注科技,军事,对外战争。而内部很多东西,谢枋得才是第一负责人。
谢枋得很清楚。云南的底子太薄。
农业社会,号称三年耕,乃有一年之粮。这还是三年风调雨顺的情况。而云南农业实在太拉后腿了。对西海的经营才刚刚开始,想看见收获,那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更不要说,与西海的交通是一个大问题。
按照虞醒的想法,一条路根本无法承载这么大的运输量。将人力物力都消耗在运输上。
其他事情就不要做了。
谢枋得打仗虽然不行。但是眼前的局势却也能做出简单的判断。
安南之战一旦开打,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本质上来说,这是云南对鞑子第一次战略进攻。
进攻与防御,对物资的消耗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会给云南带来非常沉重的压力。
“谢相,如果鞑子占据安南,对我们的影响,你应该是知道的。”
“臣知道。”谢枋得说道:“但给我一年时间,西海粮食能够代替安南粮食,请殿下戒急用忍,卧薪尝胆,期以十年。深耕西海,或征吴哥,十年之后,与鞑子再见高下,为时不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