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朱由校家具 > 第一百七十二章 诸事繁杂(第4页)

第一百七十二章 诸事繁杂(第4页)

陆文昭的话让朱由检暗自点头,说到底改组后的锦衣卫终究是谍报组织,不可能和着甲的后金士兵交手。

这么看来、想要封锁粮食,还是得走海上的通道,尤其是封锁登来到朝鲜这片海域。

至于陆上,在裁撤辽西兵马后,把辽东设行省,所有物资都由皇店交易,便能减少辽商偷偷给努尔哈赤贩粮了。

“现在辽东百姓一旦听到皇店,都赞不绝口,哪怕遇到不公的事情,也是私下咒骂那些官员,希望万岁能处置他们,比之前好太多了。”

陆文昭严肃的表情突然松懈了下来,笑着说出了辽东民心的变化。

对此、朱由检也松了一口气,笑着道:

“粮食便是民心,这点不只是在辽东,在其他各地也是一样。”

“山西、北直隶各地的军营可以扩充粮仓,等卢剑星将湖广的粮食运到京城,也可以适当修建皇店的常平仓,一旦有粮价上涨,立马就由皇店出手,平抑粮价。”

“可是……”听到朱由检这话,陆文昭面露难色道:

“虽然平抑粮价是好,但谷贱伤农,例如辽东之地,本来物价比起其他地方十分高涨,不止是粮食和盐、还有油、醋、布匹都价格十分高昂。”

“眼下粮食价格回落,在田地里讨生活的辽民百姓就买不起一些布匹了……”

谷贱伤农,陆文昭想说的就是这四个字,而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朱由检心中早就有了办法,因此胸有成竹的说道:

“布匹贵,就在御马监南场开设织布厂,雇佣佃户妇女前来织布。”

“谷贱、那就在农闲时雇佣辽东百姓修缮道路、建设石桥,修缮水利,开矿制铁。”

朱由检说着这话,尽管他并不知道历史上的珍妮纺纱机怎么知道,但他知道眼下大明的纺织技术是世界一流。

丝织技术上,明代中期开始普遍采用了脚踏二人缫车,一人一日可缫丝30两。

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了明后期改进的五人缫车,即一人执爨,二人专打丝头,二人主缫,五人可“缫丝三十斤”。

棉纺织业方面,浙江《海盐县图经》载“纺者日可得纱四、五两,织者日成布一匹”。

《嘉善县志》则记载“东南乡妇女日织三匹者,然小而粗,不如松江远甚”,“妇女勤纺织,早做夜休,一月常得四十五匹”。

这代表了江南当时的纺织水平,而这样的纺织水平,还只是因为大明的内部市场。

只要大明日后扩大了基本盘,人口不断增长,以皇店的国有官营来贩卖布匹,那么纺织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自然也就有人会去研究更好的纺织机。

所有的科技,都来自生活需求,一旦有了需求,就会有人去创新。

就好像蒸汽机是因为英国的采矿业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单靠人力、畜力已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的要求,而现场又有丰富而廉价的煤作为燃料。

现实的需要促使许多人致力于“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试验,最终一点点完善了蒸汽机。

朱由检不知道蒸汽机怎么制造,但他知道基本原理,等燕山所的学子慢慢成熟,科学院也就会开设,随后对各种科技进行研究。

朱由检要开矿,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就是日后的大明,对钢铁的需求太大了。

想要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域,掌控乌思藏、西域、漠北、东北、西南等地,就需要大明拥有极大的投送手段和能力。

《仙木奇缘》

如果能研制出蒸汽机,进而往火车、轮船的方向发展,自然是好的。

但如果研制不出,那朱由检依旧需要大量钢铁,因为没有火车,他还可以弄有轨马车,让四轮有轨马车搭载双倍于普通马车的士兵和货物。

按照火车的轨距来制造,在火车没有研制出来前,使用有轨马车进行货运。

改组驿站,让马车在驿站可以换马,并且让驿站监督铁轨,防止有人偷盗铁轨,增加就业岗位。

大明的人口,在遭遇旱灾下,平均每人顶多五亩地的分配模式,让每个人的抗风险力都不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