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大宋风流百度百科 > 第116章 攀附(第1页)

第116章 攀附(第1页)

一经确认,赵子裪自是开心无比地让掌柜的将蔡京的手迹收好,嘱咐他尽快去找作坊将其做成巨幌,挂在店外。

这下子,这一品天醇,有了黄庭坚的瓶身书名,又有了蔡京的幌招榜书,大宋书法界的四大家,就有了两人,这将是何等的荣耀名气啊。

秦刚三人回到住处,秦湛突然对他问道:“十八叔,有一个问题,我憋了好久了。虽然说要被我家大人知道的话,一定会骂死我。”

秦刚盯着他看了看,笑道:“知道要被骂死还问?”

“不问我心里憋得难受啊!”秦湛呵呵笑道,“再说了,我这个问题可是站在你的立场上想的,你看啊,赵子裪这个人,你不能说他有多坏,但他毕竟是背后暗算过你的小人。可是,连他陷害你被关进衙门里的事情都能放得下,还和他合作、帮他赚钱。然后我们再来看章相公这个人,我家大人也没说他有太多的不好,但他毕竟是朝廷的首相,前后还如此赏识你,给你许下过那么好的官职,可你却为什么会拒绝与他的合作呢?”

因为这时算是私下里闲聊,秦刚倒也奇道:“难不成你希望我与你们决裂,去享受荣华富贵?”

“不不不。”秦湛赶紧否定,“我就是相信你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有道理的,所以想不通后,才来问你,我家大人不是让我跟你们多学习嘛?”

秦刚先看了一眼在旁边虽然没吭声、但也等待着答案的胡衍。

胡衍赶紧笑道:“大哥你给说一下,我也有这样的疑惑!”

“也是吧!”秦刚便开口道,“其实我的判断标准也不复杂。赵子裪是个没有原则的家伙,和他交往,我只要放出利益,他就会退让原则。主动权都在我这里,所以我完全可以放心和他的合作。最重要的是,他不会勉强我去做我所不愿意的事情。”

“哦!”秦湛果然是一下子就点通了,“我是听说过章相公此人,固执好斗,他要确定的事情,就算是当年的太后、今天的官家,他都会一争到底。”

“所以啊。”秦刚接着说,“和章相公合作,他的确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很慷慨地给你一些他愿意给出的利益,但一旦他有所需要的东西,你则必须毫无商量的全部要给他。所以说,你给他的,他会认为天经地义。他所要的,同样也是理所当然。与这样的人在一起,那不是合作,是卖身!”

“那十八叔你接下来怎么办?我可是听说章相公这个人是出了名的‘睚眦必报’的性格,你当面驳了他的面子,他接下来要是为难你的话,可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啊!”

“遇上不和你讲道理的人,就得讲实力!”

“哦,我明白了,十八叔有这个实力!”

秦刚摇了摇头,说:“我哪有和章相公叫板的实力!”

“噗!”秦湛差点闪了舌头,疑惑道,“你没有实力却说这点干什么?”

“道理我得要说透的啊!再说了,今天的我没有这个实力,并不代表着以后的我没有实力。只要……”秦刚眯起眼睛,看了看屋外的夜色,“只要他不会一下子拍死我!再说了,一下子拍死一个人哪有那么容易的,章相公日理万机,他费得着这么关照我嘛?”

的确,对于章惇而言,眼下手头重要的事情一件接一件。

至于那次拉拢秦刚不成,他不会认为是自己的失败,而绝对是这个小子因自己的无知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章惇犯不着因为秦刚的不识抬举而一定要去对他做点什么,他没那个精力。

当然了,如果要是秦刚自己的运气太差,偶尔有点什么事情要落在他手上的话,身为“章扒皮”之称的他,是不介意顺脚狠狠踩上一记的,这也只是后话了。

国子监。

心思缜密的国子司业赵挺之正在研究着他努力搜集来的各种消息:

这章相公,的确是召见了秦刚,不过,据在章府门口候见的人说,坐的时间并不长就出来了。而更有内幕消息说,秦刚的离开,是章相怒而点汤,也就是相对客气地逐出的。

为保险起见,赵挺之又多等了几日,基本确定秦刚这小子并没能进入章相的法眼,甚至极有可能还有所触怒。

赵挺之这么小心,是因为他很珍惜这次回京的机会。

他肯定不会满足于现在的国子司业一职,同样也不会认为接下来的太常少卿就可以了,他要向新党的大佬展示自己的价值。

只是眼下的朝局仍未最后明朗,新党旧党的人员也有搅和在一起,他必须确保自己的出击是万无一失的。

而既然秦刚一事只是虚惊一场的话,那么他对于苏轼的秋后算账行动就可安全启动了。

实际上,这次赵挺之利用他在国子监的身份,以即将开始的省试为由撰写弹章,不过是将他在元佑二年他弹劾过苏轼的那件旧事重新再提一遍。

当时,苏轼主持翰林学士院的馆职考试,他所设立的策问问题是用王莽、袁绍、董卓、曹操篡位的话题,赵挺之认为着实是其心可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后,赵挺之更是指出,苏轼所钻研的学术,就是出自《战国策》的纵横之术,专门用来揣摩皇帝心意,着实是扰乱朝纲,于国于民俱是无益。所以,对于苏轼这样的坏人,光是放在定州这样的北部边境之州,也不是什么好事,一定要进行南贬。

虽然赵挺之这次是老调重弹,不过他却是正确地把握住了朝堂风向的转变。

几年前的弹劾未果,只是因为当时旧党执政,根本不会有人理会他的声音,而且那时的高太后处处都在袒护苏轼,实在捂不住了,还可以让苏轼有机会站出来给自己解释解释就没事了。

而此时,不仅仅是旧党失势,更重要的是赵煦亲政,基于小皇帝崇拜先帝、逆反高太后的性格特点,再加上苏轼人在定州无法自辩,赵挺之觉得自己此次旧话重提的成功机率非常高。

赵挺之目前并不是言官,虽然他有权去弹劾,但为了效果更好,他便把目光盯上了刚刚入京的蔡京,托人将自己的弹章递给了蔡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