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马上就走了,回南直隶去。”
青山口关城外,庞雨举着一支远镜,观察关城上的清军,城墙附近到处是丢弃的破烂车架和其他物件,几乎把道路完全堵塞。
城外一声炮响,一枚铁弹砸在城墙上,一块城砖飞溅出几块碎屑,墙头的清军甚至都没探头看一眼。
庞雨放下远镜,城外的明军分散在道路周围,没人在准备进攻,就只有几门火炮在断断续续射击,其中就有安庆炮兵,这可能是他们勤王以来最轻松的一次作战,庞雨给他们的命令,就是不定时朝着关城来一炮,不要让勤王的最后一战太过沉闷。
青山口的关城颇为坚固,这里的地形并非险要的陡峭崖壁,但卡住了长河河道岸边的道路。在青山口的西北和东北方向,分别是喜峰口和青山关,是长城的重要关隘。
清军左翼是从青山关出边,右翼则是从青山口,两地相距不远,由于左翼先行,此时早已尽数出边,他们还派出一支骑兵赶到青山口附近,帮助右翼牵制明军。
明军调集了大量军镇营头,整个北方的机动兵力大多集中在这里,但双方没有爆发大战,因为明军并未堵截退路。
双方再次形成了默契,明军放着太平寨前入山的山口不去截断,只追着清军后面分散的营盘袭扰。
两军再次回到骑兵游斗的状态,清军需要防守的范围太大,要杜绝明军的袭扰对此时疲惫的清军也不容易,明军的各营都取得一些战绩,主要是抢回百姓和钱粮,斩首功则很少。
这与皇帝要求的大杀几阵、再斩三五千的要求相去甚远,孙传庭只能用春秋笔法掩饰,一会说清军要从青山口出边,一会又说清军从建昌营走冷口,表示自己带着勤王军堵截住了建昌营方向,结果清军又改走了青山口。
但沈迅就在三屯营,他认定清军的体量并不具有灵活性,不可能忽东忽西,如果孙传庭连这么大股军队的方向都探不明白,那也是孙传庭的能力问题。这一点孙传庭无法辩驳,文书再怎么写也不能掩饰窘迫。
杨嗣昌认定孙传庭消极避战,孙传庭恼怒之下与杨嗣昌整天争吵,要求兵部调整目标,但再怎么降低预期,打成这样也交代不过去。
等到清军队尾过了山口之后,明军终于汇集起来,在孙传庭逼迫下展开小规模会战,在太平寨与押后的清军大战。
这种尾随的战斗虽然激烈,却不会造成双方死斗,因为大家都有退路。这几天的大战主要围绕太平寨周围的两个山头进行,明军希望击溃清军队尾,获得一定的斩首功,并驱赶溃兵冲垮道路上的行军队列,这样能抢回更多百姓和物资。
这次进攻主力是曹变蛟和周遇吉,庞雨也参加了攻坚,第二天的时候辽镇也派来一些骑兵参与,但这个地形对明军不利,重甲兵披甲之后仰攻非常艰难,他并不愿意再将所余不多的重甲兵投入这种没有意义的战斗,只派出炮兵在山下助威。
清军押后的人马战力很高,明军激战三天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各营的将官逐渐偃旗息鼓,清军也不是真的野猪皮,精疲力尽的两军都没有意愿再继续交战。
这样一路打打停停,清军队尾到了青山口,按照双方的惯例,边口就是交战的最后一个地方,清军离开之后,这次入边作战就算结束了,大家都过上一段消停日子再说。
最后一支清军甲兵据守关口,等待队列远离,双方都能把差事交卸了。
城下没有明军攻打,关城上的清军逐渐减少,庞雨知道他们马上就要撤退,之后明军收复空城,这次清军入边就正式结束了。
“少爷,李重镇又派人来了,还是问我们手上有没有多余首级,他说明白是帮辽镇买的。”
“帮祖宽?”
庞雨皱着眉头,现在已到尾声,所有报功的时间就要截止,高起潜这一路之前一直避战,自然没有什么战功,要是孙传庭这边也没有,那倒也无妨,但永定河这仗一打,辽镇的形势就有点不妙。
这次入边共被攻陷五十多城池,还有济南这样的大城,有藩王失陷,肯定是要追究的,两路中宣大本来有贾庄大败,是更差的一路,但后来冒出一个安庆营来,补上了茌平的胜利,永定河则获得大量首级,解救上万百姓。
辽镇也在永定河得了些人头,但都是被剃头的百姓的,刘宇亮拖勤王军后腿,对辽镇也不待见,人头只认了少许,是远远比不过勤王军数量的。
朝廷追究的时候,自然是从最差的开始,辽镇才开始着急了,特别是涉及济南的几个,其中就有祖宽,到了蓟镇的时候,祖宽倒也想去得些人头,但辽镇其他人不愿,祖宽也无可奈何。
鞑子离开青山口之前是最后报功的机会,李重镇和祖宽都出自辽镇,曾经一起在卢象升手下剿寇,祖宽求到李重镇这里,也在意料之中。
“倪宠也托人来说,他愿意给每个人头四百两,买五十个,咱们手上还有九十个,东虏和西虏各半。”
庞雨摇摇头,“倪宠那里不卖,他还抢老子粮,辽镇那边留个说话的余地,但不能比勤王军这边多,你告诉李重镇,两万两五十个,东虏西虏各半,都以他的名义卖,我只收现银,祖宽能不能活命我不管。”
庞丁应了,这时后方官道上传来马蹄声,庞丁看了一会道,“少爷,许自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