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不过是个黄口小儿,连他老子孙坚都不值一提,就更别说是儿子了。
西凉一带虽然曹操目前暂时还没有收入囊中,但他们都是一盘散沙,只会好狠斗勇,根本毫无头脑,到时略施雕虫小技,便可将其收入囊中。
益州刘璋也不过是个酒囊饭袋,就仗着他老子刘焉给他留下的家底儿成天混日子,到时兵临城下,他也必定不敢一战,只会开城献降。
这样一来,整个天下便再次统一了。
所以在曹操看来,既然当年董卓只拥有两个州都能封为相国,自己现在拥有八个州,当个相国就更是理所当然、实至名归了。
曹操又翻阅了一下相关典籍,具体了解了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称之为“相邦”,是战国秦汉朝臣中的最高职务,吕不韦曾经在秦朝担任过这个职务。
后来秦始皇认为相邦权力过大,便废除了这个职务。
汉高祖刘邦称汉王后,又重新设立了相邦这个职务。
由于“相邦”这个职务中带有一个“邦”字,后代为避讳冒犯高祖,又改称其为“相国”。
韩信、萧何、樊哙、周勃、曹参,以及吕后的侄子吕产都曾经担任过这个职务。
后来便无人再担任,直到董卓的出现。
丞相与相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丞相是相国的副手,地位仅次于相国。
秦武王时期首置左右丞相,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继续保留这个职务,到了秦二世又增加了中丞相一职。
汉朝沿袭了秦朝的这个制度,也继续保留相国和丞相的职务。
到了西汉哀帝时期,又将丞相改为大司徒,此后的二百余年时间里便不再有丞相一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是一种民间的叫法,并非具体的官名。
顾名思义,“宰”是主宰之意,“相”为辅佐之意,意思就是主宰国家,辅佐君王的人。
宰相的具体职务有很多种,历朝历代也不尽相同,有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等等。
曹操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更加觉得改革现有的官职迫在眉睫。
自从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今,自己始终都是朝廷司空,而司空只是三公之职,与之并列的还有太尉、司徒。
其中司空掌管建设,属于监察官;太尉掌管兵马,负责军事;司徒掌管民政,相当于宰相。
自己虽然是司空,但这些年来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久经沙场,担起了朝廷所有的军事职责。
在民政方面,自己大力推行屯田制度,兴修水利,也使得自己治下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渐渐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所以自己虽然是司空,却干着整个三公的活。
这些年来,大汉的太尉和司徒之职一直都是乱七八糟,没有什么固定的人选,很多人也都对这两个位置虎视眈眈、趋之若鹜。
虽然上次荀彧坚持不当司徒,但并不代表其他人也没有野心。
如果有人夺了兵权,再有人夺了财权,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岂不是都为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当务之急,自己要把兵权和财权全部牢牢掌握在手里,只有丞相大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喜欢三国秘事第二部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三国秘事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