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实现稳定的飞行至关重要。”
卢赫生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
“问题的核心在于速度。如果系统反应太慢,当飞控计算出调整方案并指挥电机改变转速时,飞机的姿态可能已经变化过大,导致原来的调整方案失效,进而使飞机失去平衡。
因此,对于四旋翼飞行器来说,快速响应是确保稳定的关键。
电子系统的延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真正的挑战在于机械部分——电机和螺旋桨由于惯性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其响应速度远不及电子信号。”
“最初,我考虑过通过改变桨距来调整升力的方法,以保持飞行器的平衡。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即使尺寸和功率增加,响应速度仍然能满足需求,并且效率较高。
然而,这会使得机械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故障风险,同时也大幅提高了成本。”
“但你的设计却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你选择了增强电机功率而减少螺旋桨惯量与阻尼,创造出一种‘大马拉小车’的动力模式。
这样一来,在正常飞行中,电机的工作状态相对温和,保留了充足的备用功率,从而大大提升了电机加速减速的能力。
这意味着飞控在需要调整姿态时,可以更快地得到响应。”
说到这里,卢赫生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这个方法虽然看似投机取巧,因为它降低了功率-载荷效率,需要预留大量的功率用于随时纠正姿态。
但在微型无人机的应用上,它确实是最经济、最简单的解决方案。
尽管这种方法不适合大型或重载飞行器,但它充分展示了创新思维的力量。”
苏晨听了这段话,终于明白了为何卢赫生如此重视他的四旋翼飞行器,并邀请他见面。
他也开始理解许恪提到的老美航空界对这款小型飞行器的关注——那些习惯于设计大型飞行器的人们,未曾想到微型无人机可以通过这种简单直接的方法实现高效能。
意识到这一点,苏晨心中感慨万分,他原本只是复制了一个前世见过的设计,未深入思考背后的原理。
后来经过谢志忠和郭伟强两位教授的改进,他更是无从得知其中的变化。
现在,他真诚地感谢卢赫生的指导,并向老人深深鞠了一躬,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卢赫生接受了这一礼节,然后让苏晨重新坐下,补充道:
“尽管你可能没有深入了解这些技术细节,但你所设计的飞行器展现出许多天才般的创意。
有时候,正是因为你不受传统束缚,才能提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好点子,正如早期航空先驱们所做的那样,他们凭借激情和想象力创造了非凡的成就。”
苏晨笑着回应:“卢老太夸奖了,当时我只是突发奇想。”
卢赫生认真地说:“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源于瞬间的灵感,就像牛顿与他的苹果一样。
好了,我们换个话题,艾力科,既然你创造了这台四旋翼无人机,你对它的未来有什么想法呢?”
听到这里,苏晨松了一口气,终于轮到他大展身手了。
“卢老,我开始制作这架四旋翼原型机时,并没有太多远大的目标,只是一时兴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