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有这种差别,大而化之地说,就是体制问题了。华夏古代是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虽然后面说‘皇权不下乡’,但对作为一个地区政治、经济中心的城市,那还是比较有掌控力的,全套官府衙门也都在城市里。
治理城市是有动力,有能力,更有必要的。
西方中世纪就不是了,对于领主来说,乡下地区才是最好的。至于城市,他们离不开城市带来的服务、财富等。但另一方面,作为统治能力欠费,就喜欢最简单的土地经济的军事贵族,他们又抗拒城市的活力、流动性。
更多时候,他们都假装看不到城市,只是在需要收税的时候才会看向城市。而有些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所以历史上,城市大多依靠主教维持住了稳定。这也是现在很多城市,其实际统治者依旧是本城主教的原因。
这种政治传统,又怎么能指望封建领主有动力、有能力去治理好城市呢?也不怪城市总是怨恨自己头上的贵族领主——总是从城市榨取财富,却从没有真正建设过城市。
至于说,古代华夏城市和中世纪城市画风不同,具体的原因,那就是大家都说的很多的那些了。其中之一,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粪便的处理。华夏古代的劳动人民,堆肥技艺高超,对粪肥的利用是非常极致的。中世纪的人们虽然也用粪肥,但并不重视。结果就是,粪肥的价格不高,至少要特意运输粪肥去田间,是没有人做这个的。一般也就是从城里拉出来的粪便,恰好城郊不远有耕地,就会泼洒在土地上(都不知道积攒了多久了,不是新鲜的,倒也不用担心烧苗什么的)。不然的话,那些粪便的归宿也就是河流了。
是的,此时当然会把粪便收集起来,拉出城去,不然城里早就没有下脚的地方了。至于为什么还那么常见粪便,只能说这是个麻烦事儿,效率不高,处理总赶不上生产制造的。再就是厕所缺乏,中世纪人又没有现代人的卫生常识,随地解决也不奇怪。
有鉴于此,路易莎和下属讨论了一番,在特鲁瓦城内选定了22个人流量很大、随地大小便现象格外严重的地点修建了公共厕所。这些公厕,每个有6到20个马桶不等——是的,路易莎没有让人修厕坑,而是选择了马桶。
厕坑的好处是可以多用些日子,不必每天清理,比较省事儿。但问题是,公厕的话,肯定是要雇专人长期清理的,根本不用考虑‘省事’的问题。而且那么多间公厕,每天都要清理的话,全都收一遍,还攒不出一整车拉走?
而一旦转过这个念头,就能明白用马桶的好处。
首先,马桶比厕坑好清理!一个又大又深的厕坑,要大致清理完毕,是能够让清理的工人,以及附近居民、行人都崩溃的!马桶就不同了,直接担到车上、盖上桶盖,运走完事。之后在城外开阔地带清洗马桶什么的,也比掏厕坑轻松到不知道哪儿去了!
感觉‘轻松’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这一套才能运转顺畅,每天都按部就班做起来,不会有积攒。像厕坑那样,谁也不想动,一天天下来,可想而知会有多糟糕。
其次,这样可以降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中世纪城市的厕坑好一点的用砖石砌成,差一些的直接挖个土坑了事,而哪怕是砖石厕坑也不会用砂浆涂抹。换句话说,粪水是会沁入土壤的。市民们不在意污染地下水什么的,甚至没有这个意识。他们普遍还觉得‘水分’沁入土壤还挺好,这样厕坑可用更久再清理。
另外,还有很有名的,利用河流做天然的厕坑——将厕所建在河边或者桥上,尤其是桥上,从桥下经过的船,有时就会遇到‘屎雨’。这种,一向是后世现代人嘲笑中世纪时,常见的大无语场景之一。
而这,显然是对水体的极大污染水体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超过限度后,那就难绷了。
流经特鲁瓦的河流就有污染较严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特鲁瓦城的皮革加工业非常兴盛,甚至有一整个街区为硝皮匠占据,他们一般加工羊皮——布鲁多自古就是丰饶之地,土地种植谷物产生的盈余足够多,于是就有土地可以用来经营葡萄园,另外牧场也挺多。
葡萄园对应的当然是葡萄酒酿造业,牧场对应的是养羊业。而养羊带来的就是本土毛纺织和羊皮加工的兴旺发达,如普罗万,是远近知名的毛纺织中心。又譬如特鲁瓦,每年的集市出售大量皮革、毛皮、生皮,除了外地来货,也有大量的本城生产。而一旦和皮革产业扯上关系,可想而知会有多脏多臭多大污染!即使已经尽力将硝皮匠们安排到城市下游了,河流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情况,市民往河中倾倒垃圾、粪便,也可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路易莎很难改变其他人在这些事上的认知,更无法让市民们彻底改变自家的排污方式(这要花钱的),也就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了。
“。这是必须一直做下去,公厕也需要长期维护,最好专门成立一个‘清洁公司’。由清洁公司承包公厕清洁工作,市政府拨款付账伯爵已经出了建公共厕所的钱,市政府不能一毛不拔。”路易莎在视察还未运行的公厕时,对特鲁瓦市长提出了要求。
“‘公共厕所’要在特鲁瓦的法律中注明,属于‘福利设施’,也就是说,收费是不允许的。”路易莎还补充了一句。
公共厕所一旦收费,不是说就没人用了,但占人数最多的穷人肯定就不会用了。那样的话,不是又回到了随地大小便的老路上吗——如果有的选,没有人愿意在露天公共场合方便。所以纠正这一问题,并不是要开展卫生教育、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让人有免费厕所去方便。
市长有一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这就是人都认识的好处了。市政府的钱总是不够的,但钱依旧要花,至于花到哪里,不花哪里,能够百分百确定的才是少数,多数还是看市政府诸公的意思而已。而路易莎和大家都认识,还是未来的领主。她都开口了,只要不过分,是很难拒绝的。
说到底,这本身也是为城市好,拨款在这件事上,至少能够得到很多市民支持。
市政府答应出钱,这件事就简单了——‘特鲁瓦清洁公司’总部设在城郊,这里位于流经特鲁瓦城的河流下游。特意挖了一条引水渠从河中引水,灌成好几个池塘。
每天天不亮,要在市民们还没开始一天生活前,给公厕换上清洗干净的马桶,又收来用过的马桶。用过的马桶会收集到一起,坐‘粪船’去到河流沿岸的各个庄园,一般是今天去这个庄园,明天去那个庄园,倒进庄园的粪肥发酵池里,等待发酵并变成干粪。
这只是最简单的堆肥,肯定没
=请。收。藏[零零文学城]00文学城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有华夏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之下的粪肥好用,但总归是给粪便找了一个去处。而庄园里的耕地,多了肥料之后也能比过去肥沃——过去大家不是完全不会用粪便肥地,只不过农夫普遍不重视这个,而且这时的运输成本摆在那里,真的没人愿意运这个。
路易莎也是利用了本地水网密集的特点,让把马桶直接送到了沿河庄园,这才勉强让成本可接受(市政府能给的钱就那些,而清洁公司始终还是得靠自己生存下来,才不至于将来人亡政息,所以成本控制是必须要做的)。
之后,从庄园回来的‘粪船’会在倒完马桶后,回到特鲁瓦郊外、河流下游的公司总部。在那些挖好并引水的‘池塘’里,进行清洗——马桶收集在引水渠连接的第一个池塘里,不需要清洁工直接清洗,稍微浸泡一会儿,就可以拉开第一个池塘与第二个池塘之间的水闸。
因为池塘有高低落差,第一池塘的水会冲进第二池塘,之后还有第三池塘、第四池塘,都是要依次放水过去的。
冲过了两次后,马桶的情况就好多了,清洁工可以在池塘码头上用刷子进行一番清理,再放掉水——之后还有第四次进清水,用来最后泡一泡这些马桶。差不多了再打捞上去晾一晚,第二天天不亮还要送进城里,替换昨天用了一天的马桶呢!
至于清洗过马桶的水,则是用来给城郊菜地浇地用。这一点西方古代和华夏古代没什么不同,近城的城郊,菜圃农业都很兴盛。因为城市居民很难自己种菜,且太远运输蔬果进城就不划算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城郊菜园就很赚,不大的地块就能养活菜农一大家子。
洗过马桶的水浇菜地很好用,这一点也是路易莎上辈子看网文知道的冷知识现在就用上了,用来处理‘污水’。
推荐这些‘污水’给周边菜农也不难,种菜对土地肥水要求更高,专业菜农还能不理解粪肥?真的不理解,也不能时不时就让城里掏完厕坑的粪车,把粪水倒在自己的菜地上了。
=请。收。藏[零零文学城]00文学城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