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上,翻了翻吃的,只剩下一大包鸡蛋,一只鸡,以及几个馍馍,好在还有大半天的功夫就到家了。
早上把昨晚剩下的粥热了热,几个馍馍撕成块丢进去一起熬,又加了些水,这一来就又有大半锅了。
想了想,把整个的鸡蛋剥出来也丢了进去,热的总比冷的好吃些。
瞅了瞅马背上的那只鸡,老太太是给家里的,还是别吃光了,留一只吧。
这个时候也不讲究味道了,能吃饱就谢天谢地了。
热起来快的很,没一会就好了。
虽然味道不如昨晚的好,但人饿了是觉得什么都好吃的,她一口气吃了半锅,然后就感觉眼前一暗,抬起头来发现眼前站着两个难民。
蓬头垢面的,是男是女都分不清了。
她将嘴里的粥咽下,刚想说要不要吃,然后,后面就又出现了两个,三个,五个……
一群……
她咽了咽口水,当着他们的面将剩下的粥几口就喝光了,这么多人,就是一人一口都不够啊。
一群人默默盯着她……锅里的粥,眼巴巴的瞅着,咕噜噜咽口水,眼里的渴望比什么时候都强。
周果见状将陶锅往旁边远远一丢。
一群难民跟狗一样呼啦啦的就围了过去,抢那个陶罐,此时眼里也只有那个陶罐。
她忙拾起地上的包袱,骑上旁边的马跑了。
这一丢一拾一骑眨眼的功夫就完成了,麻利的不得了。
骑在马上她还下意识的回头看了这一群人,还在抢那个罐子,不要命了一样。
几年了,感觉难民年年都是那么多,这么多难民,最后又有多少人能活下来呢。
而这群人要是去了北地,岂不是又给将军增加了兵源吗?
不过,转头想起周大仓上次的来信,去年营里又招了两万人,都是难民,他们只要有口饭吃就把自个卖进营里去。
但营里现在缺钱缺粮,别说军饷了,连口粮都是个问题,就是想招也没那么多东西去填那么多张嘴。
也不知道今年会不会好一些?
沿途往前去,难民不少。
……
回到村里的时候,太阳已经偏西了。
一家人都在院子里,听到有马蹄声,纷纷冲出来,见到周果回来,脸上都绽放出喜意。
独李氏生气,“出门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最早十天最晚十五天,这都多少天了?要不是先生拦着,我都要派人出去找你了!!”
周果跳下马,陪笑道:“我知道错了,这不是有事耽搁了吗,我都快马加鞭的赶回来了,饭都没顾得上吃,早上就喝了些粥,一天没吃饭了,娘,有吃的没有,我现在饿的能吞得下一头牛!”
听她这么一说,李氏又心疼起来,“怎么弄的,你再是赶路也不能不吃饭啊,这饭一早就做好了,你久不回来,谁也不放心,大家在屋里等了一天了,晚饭早早就做好了,刚准备吃呢。你这些天干啥去了?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
其他人一旁连句话都插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