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我成了时代导师为什么下架 > 第249章 河北军镇化的过程(第1页)

第249章 河北军镇化的过程(第1页)

李隆基在寻求着一个支点,一个可以撬动当下政治局势的支点。他隐约的觉得,这个支点可以从自己的奶奶身上找到。

但到目前为止,他都没有找到这个支点。

萧盼盼的解读只是让他对自己所处的地缘危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而已,这让他颇感无力。

结构性矛盾。他品味着这一未来才会出现的定性。

“突厥的成功复国是多重原因造成的。第一,自贞观四年东突厥政权被灭以来,大量的牧民在漠南稳定生活了几十年,这一方面让他们的人口,畜牧得到了恢复,另一方面也让一些部落酋长生出了野心。”

“很好!”李世民压着怒火,低吼了一声。

“第二,就是之前说的,到了李治统治时期,大唐对羁縻地区的压迫过于直白,冠冕堂皇的大旗都没有了。翻译一下就是统战力度不够,导致个别分裂分子找到了发展基础。”

“第三,联动第二条,李治时期的对外战争过于频繁和持久,所以对突厥的军事征召也十分密集,这引起了大量牧民百姓的反感,毕竟谁都不愿意去当填线宝宝。”

萧盼盼顺道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填线宝宝。

一众古人觉得,后世的这些年轻人在讲地狱笑话方面,绝对是天赋异禀。

“第四,大唐自身的军事失败增多,侧面鼓励了地缘危机的持续性爆发,四周的部落在反叛和归降中与大唐不断拉锯,属于按下葫芦浮起瓢,导致大唐的军事力量顾此失彼,捉襟见肘。这给了后突厥发展的机会。”

“第五,各都护府的官员管理简单粗暴,激发了当地的反抗情绪。”

“最后这一切累积到了营州之乱,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后突厥也因此抓住了最好的一次机会。”萧盼盼摇了摇头,“在这样的格局下,原本李治时期退守到幽州,营州,安东三府防边的格局全面瓦解,大唐的东北防线被压缩到了幽州一带。”

“与此同时,为了尽可能的让契丹人不受突厥蛊惑,大量的契丹和奚族百姓也被迁徙到了幽州一带。”

听到这的李隆基也是心里发苦,就这样的环境,自己居然还敢重用胡人将领,真就是昏了头了。“李林甫误朕!”他在心里喊道。

“在三府防边彻底失效后,从圣历元年(698年)开始,武女皇便不得不在河北增设团结兵,同时也开启了河北与河东的联合防御模式。”

“这样的增兵是必要的也是无奈的,从地理上看,军队从河东的朔州西出,就可以直接迎战突厥,同时也能与更靠西的朔方军联合作战。”

“同样的,从朔州的东北方向出兵,又可以沿着桑干河进入蔚州,从而支援河北。于是在这样的战略联动下,作为大后方的并州就需要被加强。所以到了圣历二年,并州设置了天兵军两万人。”

看着光幕里边境的军事布置态势一点点的和自己的时代靠拢,李隆基体会到了一种命运般的暗合。

“这一系列的布置很快就起到了作用。长安二年(702年),突厥突破石岭关,进逼并州。武周以雍州长史薛季昶为山东防御军大使,节度沧,瀛,幽,易,恒,定等诸州军事。以幽州刺史张仁愿专知河北四州,与薛季昶共拒突厥。”

“薛季昶担任的职位,其实已经可以算是幽州节度使的前身了。幽州刺史负责正面防御,薛季昶节度的五洲分属侧翼,形成了一个联动九个州的箭头状弧形防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