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终端申请处。
我突然想到,刚才机器人助手,也和我一起进到了终端申请处。
“等等。”我回头叫住它,“你不是说,一般人类办事的地方,通常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需求,机器人没有权限进入吗?”
“如果说公交候车室,是因为我当时只有临时权限,所以你能进去。”
“那先前的公交车和派出所呢?这些地方,可都是事实上不允许机器人进去。”
“所以,为什么空间范围小到只有一个玻璃房的,反而允许你进去呢?”
我一口气拿出了先前的案例对比。
本以为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没想到机器人助手胸前的电子屏幕上却直接显示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然后,它解释说:
“人类用来劳动或满足需求的地方,一部分不允许机器人进入,是为了防止机器人占据较大空间,干扰到人类。”
“并且,在这些地方,普遍也有类似的智能机器,虽然不是人形,但也可以满足人类的使用需求。”
“公交车与派出所就是典型情况。”
(虽然我个人觉得派出所可能并没有那么多人类来办理业务就是了……当然,这可能和日期与具体时间也有关系。)
“那终端申请处为什么不是呢?”我问。
机器人助手道:“终端申请处,通常只有办理身份证明后,或是遗失后,选择重新申请时,才会用到。”
“在共产社会,为了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需求,所以每台终端的使用寿命,都会被设计的比较长。”
“这与共产社会以前,很多企业故意将智能手机等产品,设计成较短寿命,从而加速人们消费产品的频率,以此快速获得大量货币,加速资本积累是不同的。”
“共产社会摆脱了这种生产特点,不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很高,使用寿命也很长,对资源的浪费也随之大大减少。”
(确实……如果把商品设计成较短寿命那种,很多时候,当商品不能用时,其中很多能用的零部件,也会被扔掉,从而形成资源的大大浪费。)
(相反,如果把商品设计成较长寿命的,那么只需要更换其中一部分零部件,就能从整体上,避免浪费。)
(而且,延长使用寿命后,在同样的时间内,所使用的资源更少,从而也实现了另一种方式的避免浪费。)
想到这里,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盲点。
于是我对机器人助手说道:“先打断一下,我有一个问题。如果说把商品设计成较长寿命的话,那岂不是说,商品的更新换代也会更慢?也会拖慢社会的发展?”
机器人助手没有立刻回答我这个问题。
它又一次出现了短暂停顿。
几秒后,他开口道:“首先,如果您口中的“商品”是指“产品”的话,您的逻辑是完全不成立的。”
“您的逻辑中,有几个隐藏前提,一是产品寿命短,等于更新换代快,二是更新换代快,等于社会发展快。”
“实际上,这两个逻辑,都不是必然性的。在两个逻辑背后,实际反映了您一个更深层次的逻辑——推动社会发展,与产品更新换代,是由企业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