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九,阴霾弥漫。
辽东的天空被乌云笼罩,刺骨的寒风在这片土地上肆虐,冰冷的空气中弥漫着凄凉与紧张。毕自肃,辽东巡抚,站在宁远城的高墙上,周围是一圈神情严肃的将领。大约三天前,宁远城外的气氛骤然紧张,那些曾聚集的“蒙古难民”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未存在过。同样,大部分衣衫褴褛的汉人居民也从视线中消失,村落变得空荡荡,只留下孤零零的宁远城在荒芜的寒风中颤抖。
无需更多迹象,任何对辽镇军事略有了解的人都明白,沈阳的女真人恐怕已经开始策划行动,战争的阴霾即将降临。
沉默片刻,满身铠甲的满桂转向身边的文官询问:“督抚大人,锦州的状况可还好?”
自从朝廷失去了辽沈和广宁,辽东只剩下锦州和宁远两座重镇,局势岌岌可危。幸亏“帝师”孙承宗主动请缨,经天启皇帝批准,举全国之力,在山海关外构筑了“宁锦防线”。历经多年,这条绵延二百多里的防线终于建成,包括主城和多个堡垒关隘,以抵御女真。
宁远城位于“宁锦防线”的中心,锦州城则作为前沿哨所。
“别慌,这只是女真的试探,他们可能要对蒙古用兵,先给我们一个警告,就像当年在宣府那样。”毕自肃目光锐利,语气坚定。
三天前,宁远和锦州城外的“蒙古难民”突然消失,而女真三贝勒莽古尔泰率领三千兵马驻扎在锦州附近,虎视眈眈。目前,驻守锦州的主将是赵率教,他在半年前的“宁锦大捷”中屡建奇功,成功保住了锦州。
毕自肃微微眯起眼睛,朝锦州的方向望去,仿佛能穿透数十里的距离,洞察一切。
女真领袖皇太极甫一即位,即显露出与努尔哈赤不分伯仲的"雄图大略",他无视异议,挥师东进,与朝鲜结盟,令明朝在辽东失去有力的依靠。
眼下的态势,似乎预示着皇太极深思熟虑后,决定根除大明在辽东战场的另一位盟友,以便日后攻打宁远时,再无后顾之忧。
早在努尔哈赤在辽东崭露头角之际,明朝已联合叶赫女真及蒙古领袖林丹巴图尔,共同抵御崛起的建州女真。
近十年光阴流转,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蒙古领袖林丹巴图尔"北遁",朝廷在辽东仅剩鸭绿江彼岸的朝鲜和苦苦挣扎的多罗特部为盟友。
其他蒙古部落,如科尔沁、内喀尔喀等,已与女真人同流合污。
朝鲜立场摇摆不定,多罗特部亦危在旦夕,明朝在辽东的处境愈发艰难。
故此,恐怕唯有效仿往昔的"宁锦大捷",倚仗城池上的火炮坚守,待女真军队粮草耗尽或疲惫不堪时,与锦州守军内外夹击,一举歼灭入侵者。
毕自肃想到此处,心头一震,忆起不久前接到的秘密诏书,天子提及东江的毛文龙可能怀有异心,需谨慎对待。
倘若毛文龙按兵不动,朝鲜和多罗特部又无法出兵援助,女真人岂非毫无后顾之忧?
毕自肃沉吟片刻,目光一寒,转头对身后的将领下令:"满桂!"
"末将在。"一位相貌与汉人略有差异的壮硕将领应声,脸上掠过一丝急躁。
"击鼓召集将领,一个时辰后随我去锦州。"
锦州是"宁锦防线"的前沿,必须重兵防守;宁远则位于防线中央,背后尚有山海关作为支援。
"末将遵命。"
满桂毫不犹豫地行礼,身披铠甲,带领数名亲兵走向城楼。尽管他与驻守锦州的赵率教因"宁锦之战"有过歧见,但在国家安全面前,个人恩怨不足挂齿。
毕自肃看着满桂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但并未松懈,接着喊道:"祖大寿!"
"末将在!"听到辽东巡抚点名,祖大寿心中一惊,旋即回过神来,高声应答。
"我移驻锦州,宁远就交给你了。"
早在袁崇焕接手辽东监察职务之际,毕自肃便察觉到这些世代扎根宁远、锦州的将领家族心怀不轨,他曾提议袁崇焕不要过分依赖这些人。然而,随着大战临近,朝廷无法再从其他地方调集兵力,他只能暂时与这些辽东将领虚与委蛇。亲自前往锦州坐镇,除了防备女真大军压境,也是为了“示好”,毕竟军队中的骄兵悍将对他并不感冒,只听从祖大寿的指挥。
“督抚大人请放心,我必誓死守护宁远!”
祖大寿心中暗喜,尽管不明了这位文官为何突然决定移驻锦州,但这对他来说是个机会,没了毕自肃的牵制,宁远城几乎成了他的“独断之地”。
“多准备些粮草,我会一并带走。”
祖大寿眼底的窃喜并未逃脱毕自肃的视线,但他并未表露情绪,只是平淡地吩咐下去。尽管锦州已有足够的粮食储备,但大战当前,多储备些粮草总是安全的。他隐约感到,这场战斗不会轻松。
突然,一阵风吹过,寒冷的风中似乎夹杂着微弱的哀嚎,所有人都明白,大战即将爆发。
喜欢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请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630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