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给养不可完全依赖汽车,各部不可忽视骡马大车之效用,二者协同,分段输送乃当前上策……军需物资采购不容忽视,从前我等缺乏此类经验,此战之中凸显甚多不足,各种疏漏需尽快弥补……」
「……订货厂商已逾八百四十家,各式物资种类达二千四百八十余种,物资质量、规格应严格统一,明令执行,不满足要求者非紧急情况则务必拒收……」
「……摒弃寅吃卯粮之理,临时筹划绝非万能,后勤工作于此务必改良,须严谨认真、作长远规划,否则必定误事,造成浪费……」
「……乱丢滥用物资之现象颇为严重,诸多报告表明参战各部均有不同程度浪费情况,难转运携行之弹药、粮食、床架等便丢弃或焚毁,胡乱打枪糟蹋兵器粮食……」
「……缺少责任心,须严格惩办。二十二师于槟榔屿遭敌空袭,辎重主官不组织有效疏散便先行逃命,致使损失物资一千三百余吨;三十三师因不注重防潮避雨,致使两万余根爆破筒与一万斤炸药受潮失效……」
「……军伎之事须谨慎办理,杜绝隐瞒疾病之况。一切兵士务必告诫使用▇▇套,如有身体异常不得拖延,须及早诊治……」
相比起军事上的疏漏,后勤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马来亚之战前后持续大约一个月,明军所暴露出来的后勤组织问题数量不少,大都督府和兵部官吏们也为此操碎了心。
保障远在遥远地区作战的部队,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尤其是南洋地区潮湿、多雨、高盐,一不小心就会让物资损坏。
“……外围防线已经崩溃,德军第十二步兵师正向纳尔维克挺进。截止今早,相距不过三十里之遥。”
“就目前形势来看,挪威的战局已经很明朗了,不会生变,除非英法愿意再次投入一支至少两万人的援军。”
“不太可能,两万人最多维持现状,真想扭转局面那至少再添上一万。”
在大都督府参谋处,一众高级参谋正围绕着沙盘和精准的大比例尺地图分析着亚欧大陆另一端的战事。
周长风自然也在现场,他双手抱胸,沉吟道:“结合现有情报,我认为德国方面接下来会优先向东进军,以确保资源充足。”
在经过三个星期的沉寂后,做足了准备的德军在二百公里长的战线上发起了大规模攻势,多点突破,随即向纵深挺进。
因为河流、湖泊、丘陵众多,这样的地形不适合装甲集群突击,所以德军这一次应用的也是相对来说比较保守的步坦协同。
英国人的qf2磅炮、法国人的25㎜反坦克炮在冰天雪地的复杂地形给德国人的ii号、iii号坦克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坦克的战损率达60之巨。
尽管装甲部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但论起步兵战术来德国人从来都不遑多让。
历史上,勤勤恳恳的数百个步兵师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只是他们的功绩注定会被装甲师的辉煌光芒所掩盖。
这一次,四个德军步兵师在五天之内打穿了英法联合远征军的多道防线,后者不得不边打边撤,退到纳尔维克附近才稳住阵脚。
除非英国人和法国人愿意再投送一支援军,否则干涉北欧的企图肯定要以失败告终了。
这场战役比较大的影响是,装甲部队表现平平、没有高光时刻,虽然客观原因是地形因素,但也使得德军总参谋部在主观上对其实际作战效能变得有些怀疑。
周长风觉得德国人极有可能因此搁置从比利时阿登森林奇袭迂回的计划,而德国人也不可能头铁的去硬冲马其诺防线。
故而,对法作战计划应该会推迟,直到超大口径铁道炮建造完毕。
在此期间,为了把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德国人不可能傻傻的玩静坐战争,毕竟其资源有限,比不了可以源源不断从殖民地吸血的英法。
所以留给德社的选择其实很少,而正被内部问题搅和得焦头烂额的沙俄可以说是砧板上的肥肉。
一名斯斯文文的上校参谋推了推厚厚的方框眼镜,说道:“周待诏说得对,从军事上考虑的确如此,我也作相同结论。”
另一名准将接着说道:“主要是,迂回马其诺防线的变数太大了,就像周克行你从前所讲的,自比利时那地方绕路,可那是林地,比利时也有要塞(列日要塞),过后还有色当要塞,啧,太困难了。”
“是的,棋走险招风险太大。”程翰微微颔首。
从阿登森林迂回进攻法国实际上是非常冒险的,因为穿过森林以后就得面对色当要塞,以及在默兹河防线后边严阵以待的法军。
想要快速穿过森林,那就没法带重武器,仅凭轻步兵去硬冲一座要塞?即使是日耳曼超人恐怕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