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北朝帝业txt全本 > 1246 第1244章 投书相诱(第1页)

1246 第1244章 投书相诱(第1页)

第1244章投书相诱

井陉乃是太行八陉的第五陉,西起阳泉,东至土门,绵延百数里山道都可以算作是井陉道的范畴之内。

与还要转道上党的滏口才能抵达晋阳的滏口相比,井陉与晋阳之间的联系要更加直接,自河北穿过井陉便可抵达太原盆地,也是太行山东西连接的最重要通道之一。

段韶所部齐军便驻扎在井陉一线,除了土门这一井陉道上最重要的关塞之外,如今魏军攻势猛烈的八缚岭、平都城一线也由段韶所部人马分兵驻守,主力人马则在段韶的率领下驻守于土门。

之前这一部齐军经过数次的往返折腾,结果到最后还是回到了土门这里,任由河北局势糜烂而无作任何举措,眼下整座大营中都弥漫着一股迷茫沉闷的氛围。

普通将士们对于这一系列的情况变化与反复无常的军令纵然心存疑惑,也都不敢直接发声质疑,随着河北局势进一步的恶化,就连私下里的谈论都不敢过于放肆,只是各自内心里难免盘桓着一股悲观的情绪。

一般的将士们不敢将内心的想法宣之于口,但也总有一些比较特殊之人没有这些顾忌。

傍晚时分,一名年方弱冠、仪容俊美的玉面小将率领几十名骑兵斥候自外奔行入营,辕门下马之后便阔步向中军大帐行去。

这玉面小将便是高长恭,在其叔父高演登基为帝之后,终于获封兰陵王,官爵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仍在平原王段韶麾下任事。

大帐中,段韶正与几名谋士部将商讨军务,高长恭入帐后看到这一幕,先将调使兵马的符令交还案上,然后便退在大帐一侧不再说话。

数万人马驻扎于此,哪怕一动不动,每天也会滋生出大量的军务。尤其眼下河北局势糜烂,更有许多事情需要慎重对待。

在将营中一些琐细的军务处断完毕、安排具体人员去执行之后,几名部将便都纷纷起身告退。

“赵郡方面情况如何了?”

待到案头事了,段韶才看了一眼站在帐内一侧仍然垂首不语、一脸若有所思的高长恭,口中询问道。

高长恭闻言后便抬起头来,想要开口回答时却又欲言又止,沉默片刻后才低头闷声道:“魏军席卷河北,录王却片甲不肯南使,赵郡方面情况也只会越发败坏,录王此问诚是多余。”

北齐开国之处,除了高氏宗室之外,功勋封王者只有寥寥数人,各自也都势位尊崇。但是之后陆陆续续又有人获得封王,尤其是当今齐主高演在晋阳勋贵们支持下发动政变而登上皇位,直接使得功臣王爵激增十几人,王爵也不复之前那样尊崇。

如今称呼这些名王,都要在“王”字之前加上官职前缀,如此才能避免混淆同时也彰显权势。段韶之前镇守邺南,同时又加录尚书事,能够参与邺都政事决策,故而高长恭才称之为录王。

段韶听到高长恭作此回答,便知其人心存忿气,有些不满于自己这段时间的举动表现,他的脸上也不由得泛起了一丝苦笑。

对于高长恭这个表侄,他心里是十分的欣赏,对其宠信爱护甚至还要超过了自己的儿子,因此在听到高长恭这番忿声后,他也并没有加以斥责,而是皱眉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之后才望着高长恭说道:“那么依你所见,我应当如何行事?”

高长恭闻言后便张口欲言,可是在看到段韶深邃眼神之后却又顿了一顿,片刻后沉声说道:“录王问计于我,我实不知。但若问我欲如何行事,则兵来将挡、血战杀敌,卫我邦家、虽死不悔!”

“卫我邦家,虽死不悔……少年壮声,当真醒耳,慷慨情怀,也实在是让人羡慕啊!”

段韶听到这回答后,口中喃喃数言,旋即便长叹一声,声音中则夹杂着几分讲述不清的无奈。

高长恭闻听此声后眉头又骤得一扬,语调也变得有些冷冽:“录王如今手握数万雄兵,位高权重,可谓勋臣之首,但有此志,国中谁敢阻此雄壮情怀?今却裹足不前、嗟叹营内,实在是让人不解!”

段韶又看了一眼这神情严肃的年轻人,心中犹豫着该不该将自己这段时间所思所想、所忧所困告知这个英勇率真的少年。但是有的思绪困扰,他也实在是有些难以启齿。

沉默了好一会儿,段韶才又开口说道:“日前晋阳宫中商讨军务,咸阳王奏欲引师旅南去雀鼠谷袭敌,反被长乐王诘以国难当头、何欲游弋于外,此事你知否?”

当日晋阳宫中商讨军务,许多朝臣大将都有参与,也并不算是禁中密谋,会议结束之后,内容便也逐渐的流传出来。以段韶的身份地位,自然有人第一时间将此事向他奏报过来。

此事高长恭也有耳闻,闻言后便皱眉道:“长乐王一介庸人,又通晓什么军国大计!咸阳王进计纵然需加商榷,也决不可受此无理揣测。此类鼠辈,贪图苟安却怯于犯险,实在可恨!”

讲到这里,他又有些恍悟的望着段韶说道:“难道录王也担心会遭受这般指责?可是,咸阳王所计敌情如何尚在两可,但是眼下邺都失守、河北崩溃已经是确凿事实。录王出兵迎战魏军,收复邺都、驱逐敌寇乃是大臣本分,谁又敢妄加非议!”

段韶闻言后摆了摆手,转又语重心长的对高长恭说道:“我并不是担心人会加我诬蔑,援引此事只是要告诉你,事到临头、千人万计,你所笃定的计谋,未必能获得他人的赞同,你所图谋的大局,未必就是他人的大局。刚愎不仁,势难长久。”

高长恭听到这里后便又深深皱起了眉头,不知道是没有领会段韶的意思,还是有些不能认同这所谓的世故之言。

段韶也没有再继续跟高长恭就此话题深入讲解,尉粲对斛律光的揣度指摘固然是有些无理,但却能够撩动人的心思。这一场会议之后,斛律光的进计便没有了下文,便可见不乐意他游弋于外的绝不止尉粲一人。

时间再向前去追溯,双方这一场交战最初,晋阳方面还凶险未露,皇帝便下令将段韶调离邺南,集结河北人马前往晋阳,这何尝不是不乐意段韶游弋于外?

相对于高长恭那种单纯的兵来将挡、当战则战的想法,段韶要背负、要考虑的无疑更多,尤其是在旧年皇帝兵围辽阳的时候,段韶并没有旗帜鲜明的表达对皇帝的支持。这埋在彼此心里的一根刺,段韶并不清楚皇帝有没有将此消化掉,而他自己虽然不再提及,但是也不敢忘怀。

当然,这些内部的人事纷扰,虽然给段韶的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也并不是决定性的原因。

大概是一些心思藏在心里太久,段韶也想找人吐露一下,于是便又望着仍然眉头紧皱的高长恭说道:“欲成大事,需合众愿。独断专行,纵然能侥幸成于一时,但不摧于外,也必毁于内。你历事仍浅,且先记住,无论有何计谋、有何抱负,若悖于众愿、人皆非之,那么无论自计怎么高明,也要谨慎三思。”

“录王教诲,我记下了。”

高长恭也听得出段韶是在语重心长的教导自己,于是便点头应声道,但终究还是有些不顺气,便又反问道:“那么请问录王,三思之后究竟有何应敌之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