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降温的厉害,楚韵除了去学校,其他时间都在家呆着。
李香兰去其他县做报告去了,家里也没有其他客人来。如果两个孩子不在家,楚韵就回去空间,那里面四季恒温,暖和得很。
王建业前天搬回家一台缝纫机,楚韵闲着也是闲着,就把市里买回来的那堆碎布头用缝纫机拼起来,撞色的拼接在一起,还挺好看。
这个用来被面,再扯了一片棉布,做里子。花了一下午工夫,把被套拼起来,洗干净烘干,楚韵出去就把新被套换上,屋里也多了一点色彩。
在屋里站了一会儿,没关窗子,一阵风吹进来,楚韵觉得自己的魂儿都要飞了,赶紧滚回空间呆着,顺手把毛线带进去。
住在靠山的地方,夏天是真的好过,冬天也是真难受。
王建业下班回家,楚韵在厨房灶台前坐着,一边烧火一边织毛线。
王建业摸摸她的手:“坐下不动才冷,你多动一动。”
楚韵闷闷地应了一声:“今晚上吃稀粥配包子,都在锅里。”
一双毛线手套在她手里逐渐成型,王建业:“毛线手套不保暖,上个月我给东北的朋友写了信,那边皮毛多,请他们给我捎几双皮手套。”
“嗯,反正我闲着没事儿,我就随便织一下。”
马上要放寒假了,学生都在复习,陈秋是班主任,楚韵一般上午去一两节课就回家休息。
楚韵突然想起一件事:“对了,腊肉已经腌好了,你明天把肉晾起来。”
“也不用等明天,我现在就弄。”
元旦节回来后,楚韵跑了好几趟小树林,一共买到十几斤肉,大部分做成了腊肉,还做了几根香肠,一共也没有多少。
“腊肉做好了,给两边爸妈一家送一条。”
“嗯。”
王建业晾肉,楚韵去院子里看看,两个孩子还没回家。
这个鬼天气,一连阴冷了好几天,楚韵一直缩在家里,等到放寒假那一天,太阳才从云层里露出了脸,楚韵心情也阳光了起来。
东一句西一句地哼着歌,走过来走过去,把家里的被子都拿出来晒晒。
“有没有人在家?”
楚韵听到声响,走出去看:“哟,李二、曹大姐,你们两口子怎么来了?”
李二的媳妇儿曹大姐笑道:“我来医院复查,想到你喜欢茶叶,就顺便给你带一点来。可千万别推辞,也就是一般的茶叶,在我们那边,不值钱。”
“谁说的不值钱,茶叶好好囤着,以后等时局好了,说不定一坨茶叶还能换一套房呢。”
楚韵跟曹大姐说话,李二把背篼里的茶叶拿出来,楚韵扫了一眼,哟,老茶叶呀!
“这个是前年的厚茶砖,这个和以前生产的那些普洱不一样,这是用那什么渥堆发酵技术生产的普洱熟茶砖,里面还掺了一些红茶拼配,当时用来出口的,味道和颜色都挺好。而且老大一块,能喝老久了。”
楚韵当然知道这款著名的七三茶砖,油光纸的包装,正方形的格纹,封面上写着普洱茶砖。二三十年后,这款茶砖可谓是一砖难求。
楚韵在做精算师的时候,曾经在一位爱喝茶的领导那里见过,也喝过,听领导饶有兴致地分享过七三茶砖的趣闻。
李二拿出另外一包茶叶:“我觉得普洱新茶味道才好,你尝尝新茶。”
楚韵哭笑不得:“我家就四口人,这么多茶叶,我们得喝到什么时候去?”
“这有啥,茶叶嘛,虽然不值钱,拿去送礼也挺好的。对了,上次在医院见到的那姑娘,她不是也喜欢茶叶嘛,送些给她。”曹大姐挥挥手,大方得很。
楚韵没告诉这朴实的两口子,李香兰当初不过是找个借口罢了,可不是想喝茶。
“曹大姐,七三茶砖你们家还多吗?”七三茶砖,顾名思义,七三年生产的茶砖。
“多啊,我们那边最多的就是茶叶,逢年过节发福利,十有八九都是发茶叶。不只我们家多,我们周围那些邻居,谁家没有几块茶砖?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喝每年的新茶,陈茶都存下来了。遇到雨水多的年份,陈茶没保存好,就坏了。”
“是这样的,你们也知道,我这个人也喜欢囤茶叶,您帮我问问,有没有谁家要卖这个茶砖的,只要保存的好的,我都要。至于价钱,五块钱一个你们看行不行?”
两夫妻连忙摆摆手:“不用那么贵,高价都是卖给外头人的,我们自己人,要两块茶叶哪用得着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