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大人自京都而来,不知以往是否来过杭州?虽是春末,可杭州的风光还是十分宜人的。”
“听闻西湖风光四季皆有其意趣,苏大人在杭州任职多年,不知道可否为我等展开讲讲?”孙教谕饮尽杯中茶,他身边的侍女立刻伸出双手去为他续茶。
苏大人闻言大笑:“自然。杭州春日有两景:桃映白堤,青留苏堤,这边是桃映白堤青着绿,徒留游子醉春风的美景。”
“待到夏日,曲院风荷,三潭映月,泛舟湖中听上一段许仙与白娘子相遇的故事,只怕要醉倒在其中。”
“秋日的满山红枫和冬日的断桥残雪,世人皆知,自是不必多言。”
孙教谕目露神往之色,嘴里吐出的话却是寒冰双刃,直扎人心:“这么美的西湖,这么好的杭州,却是靠着百姓的血肉枯骨造就,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
苏大人正要举杯,闻言愣了愣,笑容都消失了:“孙大人何出此言?”
“苏氏原本是直隶人氏,于北宋末年南渡,自此在杭州定居,终于在太祖年间得以考取功名,重新振兴苏氏。”
“如今,苏氏有一十三人在朝为官,杭州更是被苏氏长期把控,这日子,大约比陛下过得还舒服吧。”
苏大人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没有反驳孙教谕的话,是因为苏氏本就对陛下颁发的十三条政令不满,这些政令的每一条,都在削弱苏氏的实力。
苏氏发展到如今,早就牢牢把握住了人、财、物等各方面资源,说一句土皇帝都不为过。
陛下这十三道政令全都打在了关键处,尤其是开放海禁,要知道,就算不开放海禁,苏氏靠着走私的每年不知道要挣多少。
现在海禁一开,收入直接缩水。
更难受的是,苏氏这些年每逢天灾必买地买奴,庄子遍地都是,若真是按照政令来推进,他苏氏根基基本就被毁了。
“本官不知孙大人所言何意。”
“不知?一句不知就能撇清所有罪行?”孙教谕嗤笑一声,“我走南闯北那么久,既入朝局愿意当陛下的一柄锋刀,怎会不知道苏氏的一切。”
“还是说,苏氏认为自已的一切,朝廷都不知道,陛下也不知道。”
孙教谕看向苏大人,眼神仿佛在说“天真如你,自欺欺人”,苏大人被他看得心惊肉跳,强迫自已冷静下来,眼神狠厉。
“你不会是想要在这西湖上搞什么落水溺亡的故事吧?”孙教谕一语道破他的打算,对此更为不屑了,“两个推行政令的钦差,来到西湖都要交代下性命,你猜猜陛下会怎么想?”
在自已治下搞出人命,怎么都是说不清楚的,何况还是在陛下要求各地大力推进政令的时候,不仅不能搞小动作,还要配合两位大人将事情办完。
苏大人想通这一点,后背都被虚汗洇湿了。
难道苏氏只能就此衰退了吗?
一旁的邓子澄已经握紧了剑柄了,孙教谕却一点都不担心,还慢悠悠地喝了口茶:“今年的明前龙井,陛下还没喝上,倒是让老夫先喝上了。要是以后都没有了这种好茶,岂不是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