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中文网

81中文网>重回1900年 > 第40章 商谈(第1页)

第40章 商谈(第1页)

“你这机器怎么卖的?”张之洞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他意识到,这一套机械流水线是完整可行的,自已如果办纱厂的话必然会成功,比那铁厂可靠谱多了。

李焕恭敬地回答道:“禀总督大人,纺织机械种类繁多,价格不一,其产能也不尽相同。例如,需要多台梳棉机才能满足一台并条机的供应量。具体需要哪些机械,以及需要多少台,需要根据大人您的资金和生产需求进行仔细的计算和配比。”

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我可以保证,我们的机器比从洋商那里购买要便宜得多,而且工作效率更高!”

李焕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他知道,他手中的这些机器,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纺织技术,它们不仅能够为张之洞带来丰厚的利润,更能够帮助中国摆脱对西方列强的依赖,实现工业的自主发展。

张之洞沉思了片刻,他深知李焕所言非虚。他问道:“你需要多少时间,才能为我打造一个完整的纺织生产线?”

李焕指着下面的机械说道自信地回答道:“大人这些设备都是为您准备的,如果您需要,立刻就能是您纱厂的其中一个完整的纺织生产线,从棉花的加工到布匹的织造,所有环节的机器,我们都可以提供!”

张之洞听到李焕的回答,眼中闪过一丝欣喜。

张之洞看着窗外的机械运作思索着自已怎么弄钱,能筹来多少钱。他自已原本在广州就建了一个官办织布局,后续自已任湖广总督,便将织布局也搬到武昌。但效率差这些电力机械不是一丁半点!

李焕也望着一层的机械在沉思。他明白,张之洞对纱厂的关注和上心,意味着这块肥肉自已无法独享。在晚清这个官商交织的时代,任何一项大的工业项目都不可能脱离官府的影响和控制。他需要重新考虑自已的策略和行动计划。

他回想起自已这一路的行事方案,从最初的谨慎探索,到后来的大刀阔斧,再到现在的审时度势。每一步都充满了变数,每一个决策都似乎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他不禁哑然失笑,这才有难度。

他看了看前面张总督的身影,也知道他在想什么。便添油加醋道:“光绪四年(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始筹备,光绪六年(1880年)郑观应为主拟定了《上海机器织布局招商集股章程》,从办厂的动机目的、招商集股、购机、买地、建厂到生产、销售、赢利分配,以及商办、用人、发展前途等,都作了明确的计划和精细的计算。

在筹建之初,郑观应就向李鸿章递上呈文,要求‘酌给十五年或十年之限,饬行通商各口,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于限内另自纺织’,并要求对该局产品“准免厘捐并酌减税项”。经李鸿章奏准,‘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成开工后营业兴旺,获利很高。”

“上海机器织布局耗时十余年,花费一百多万两白银才终于建成。张总督如果愿意花一百万两便能在一年内超过‘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规模,省十余年呐!”李焕在吹耳旁风。

“好!我给你100万两,其中30万两是汉阳铁厂的尾款,最后一批的机器设备已经在海上了,你要迅速配合安装好完工,开始生产。剩下的70万两全权交给你建设纱厂,我就一个要求,产量必须比上海织布局高一倍。”张之洞说完也不看李焕的脸色便离去了。他知道李焕肯定有的赚。

李焕欣喜,但此次一定要拿到钱再给机器了,他相信张之洞还是有办法筹钱的。找清廷要钱,清廷肯定会给不少,再让缙绅商贾参股筹成款项也不难,纱厂不同于铁厂,有明珠在前,愿意参股的人会有不少。李焕还准备再去给张总督涨涨压力,哭诉一番钱不够,多要几十万两。

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与曾国藩比李鸿章高一辈,而张之洞又比李鸿章小一辈,张之洞是清流派首领,祖籍直隶,不过父亲在贵州为官,所以十四岁以前也一直在贵州。之后回到祖籍直隶南皮,道光三十年(1850年),不满14岁的张之洞回原籍南皮应县试,得中第一名秀才,进入县学。两年后,又以顺天府乡试第一名中举,取得参加会试得中进士的资格。以当时张之洞的学养实力,他应当能够一气呵成,早日金榜题名,进士及第,但他直到27岁那年才得中进士。这十一年中,他前几年的时间耗在帮父亲办事、结婚生子、为父亲治丧守制,自然无暇无心于应试。同治二年(1863年),他如愿以偿,得中第三名进士及第,进入翰林院,被授予七品衔编修,正式步入仕途。

而李鸿章的一生要波澜壮阔许多,李鸿章于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1823年2月15日)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磨店乡。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鸿章中秀才,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时任京官的李文安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李鸿章遵父命北上。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李鸿章中进士,列二甲第十三名(殿试列二甲第三十六名),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士。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起,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迅速向东发展,鸿章随同吕贤基回籍办团练,先后随周天爵、李嘉端、吕贤基、必禄·福济等清廷大员在皖中与太平军、捻军作战。咸丰八年(1858年)入已为湘军首脑的曾国藩的幕府中,举办营务。此后深受曾国藩器重,多以军功升迁。

两人一文一武,最终都成了洋务派代表人物,但李鸿章才是洋务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李鸿章所兴办的大多集中于同治时代和光绪中期以前,而张之洞所兴办的大多是光绪中期以后了。从兴办的难度看的话,李鸿章所兴办的难度要远大于张之洞兴办时候的难度。李鸿章所创办时候既要面临保守顽固派的种种政治压力,还有财政和人才等方面的困难。而张之洞兴办时候,政治上的顽固派的压力明显要少很多,一方面是中枢的思想渐渐有所转变,另外就是张之洞本身出身清流,中枢无论是李鸿藻时代还是翁同龢时代的清流,都对张之洞是另眼相看的。更重要的就是在清流们看来,支持张之洞可以压制平衡一下李鸿章的势力。两人都处在不可避免的较量之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